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成功修养网1 >> 学友论坛 >> 正文
若水磐石:离家的人最有出息
文章来源:学友推荐  作者:若水磐石  编辑:admin

    在英国,有人曾统计过,最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新精神的人,绝大多数是生长在外地的人。以“创新”著称于世的美国人,很难找到一生固守一地的。所以人们讲美利坚民族是一个“无根”的民族。在改革后的我国农村,先富起来的农民中有不少是复员退伍的军人和跑外的人。他们广见博识,对党的政策反映敏感,领会得快。可见,创新的人才,只能出现在流动的社会,现代人只能在流动中形成。这不仅是逻辑的推论,更是历史的事实。

    一个人要有所创新,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素质,即:识、胆、才。识:指的是眼力,对事务的洞察力、敏感性;胆:指的是魄力,敢于探险的精神;才:指的是智力、文化水平、技艺、方法。三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这三方面素质的形成,很大成度上取决于一个人所具有的信息量,而信息量的多少,与其工作环境、居住条件、流动性有很大关系。

    一个人如果长期在一个相对不变的环境中,循环往复的生活,没有新信息激发他去思考、去比较,很容易思维僵化,更难有预测未来的能力。相反,一个人若生活在无限广阔的的天地里,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接触一些新的信息,“摩擦生热”的法则就会发生作用。他可以思路大开,把自己在不同环境中观察到的东西加以比较,找出规律,并以此预测未来,发现社会的“大趋势”。因为社会总是处于平衡的运动中,某些地方的今天,往往是另一些地方的明天。

    一个人长期依偎在父母身边,每说一句话都要看看周围人的眼色,特别是父母对自己的反映。这就导致他遇事谨小慎微,工作循规蹈矩。相反,如果置身于大千世界,他就敢想敢说,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冒险,敢于创新。一个人走向四方,要适应新环境,这就激发了他的求知欲,学习、学习、再学习就会成为一种天职;与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工作,可以培养他的竞争力、进取心、好胜心,就会孜孜不倦地追求,以获得胜过别人的能力;新的知识输入,不仅增大他的知识存储量,而且使他原有的知识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知识膨胀;广泛的社会交往更使他思路开阔,乐于接受新的东西;工作、职业和地点的变化,加强了他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利于对变化无常的社会做出反映;远离父母,使他失去靠山,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决策能力和果断性;选择职业自由度的加大有利于用其所长,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不仅是他的知识存量,更重要的是他的创新的能量。如果一个人不把他所掌握的知识当作创新的源泉,他对社会将是一个废才。

    在未来的时代,我们不可能在父母的保护下生存,血缘关系的脐带不可能给我们输送生活养料,家庭的地位不可能再决定我们自己的地位,救生圈不可能再是关系网,不应再把自己禁锢在家庭的脉脉温情之中,不应再为自己的出身感到骄傲或自卑。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把爱的重心由家庭转向社会。 

    (免责声明:此资料来自学友现代老子整理、推荐、上传。版权拥有人未联系上。本站刊发此资料目的是为了供中华民族提高修养。其观点及内容的合法性、原创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由原刊载单位或作者负责,与本站无关,请学友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请版权拥有人联系本站查询稿酬。如版权拥有人不同意此资料供中华民族提高修养,请及时联系以便删除。)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刘颖:职场成功的四层修炼
    刘道玉:一个真正有灵魂的大…
    红酸枝:女人本就应该柔情似…
    未名网友:妈妈这样告诉女儿
    未名网友:爸爸这样告诉儿子
    汪光鑫:机关干部领会首长意…
    杨佩昌:企业需要学习同步理…
    杨佩昌:做一个有双赢思维模…
    杨佩昌:员工的行为不能强制…
    未知网友:想开了就是天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