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学友推荐 作者:未知 编辑:admin |
汉景帝刘启的妃子栗姬
栗姬是刘启早年还在做太子时就招进宫里的,给刘启生下了三个儿子:刘荣、刘德、刘阏。 刘启登上帝位后,立太子妃薄姬为皇后,且新添了好几位千娇百媚的宠妃,栗姬的地位并不见好。但刘启在登位后的第四年,就立栗姬所生的庶长子刘荣为皇太子,世称栗太子。 如果栗姬稍有点脑子,即使她的地位不显,只要她静得下心等待,等儿子刘荣当上了皇帝,那么,所有的尊荣也都得到了。 可是栗姬的表现让人失望。 景帝刘启的同母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和刘启关系很好,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家族的地位,想让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太子刘荣做太子妃。刘嫖认为,自己是长公主,这桩亲事门当户对,栗姬没有理由拒绝。 可栗姬就是义无反顾地拒绝了。 栗姬为什么要拒绝? 原来,刘启所宠幸的那几个美人都是刘嫖进献的。为此,她恨透了刘嫖!刘嫖颜面扫地,则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 此仇不报非君子! 刘嫖转移了要交好的对象,把目光投向了景帝刘启的宠妃王娡。 王娡非常配合,迅速和刘嫖为子女定下了亲事,不是一桩,而是两桩:自己的长子刘彻(即后来的汉武帝)娶刘嫖女儿陈阿娇、刘嫖次子陈蹻娶自己的三女儿隆虑公主。 为了让女儿陈阿娇成为一国之母,也为了报复栗姬,刘嫖从此经常在景帝刘启面前恶意中伤栗姬,并盛夸刘彻。 刘嫖的语言杀伤力是很大的,但刘嫖还觉得不够,又使用了一招最狠的:“祝唾其背”。即诽谤栗姬施用巫蛊之术,让侍从吐口水诅咒后宫诸妃。 俗话说,谎言重复了一千遍也会成为真理。景帝刘启因此厌恶栗姬起来。 不过,定储是关于国本的大事,刘荣既已经立为了皇太子,国家基本政策不可轻易变动,景帝并未将栗姬治罪,在自己身体状态不佳时还叮嘱栗姬:“我百年以后,你务必要善待其他的妃子与她们的儿子。” 景帝话外之音就是想立栗姬为后并交待后事,如果栗姬识事体,她应该谦虚谨慎地允诺,并夹起尾巴小心做人。可是,她竟然趾高气扬起来,不但不答应照顾其他姬妾子女,甚至对景帝大加指责,指责他不该和其他女人鬼混。景帝性情再好,也难以隐忍了,大手一挥,吩咐她出去。 善解人意的王娡从而知道景帝有废掉太子的意思了,努力寻找契机。 不久,薄皇后被废黜,王娡暗中指使大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 这一招相当阴辣。 果然,当大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时,景帝暴怒,下令废掉太子刘荣,改封临江王。随后,立王娡为皇后,立王娡的儿子刘彻为太子。 刘荣被废,栗姬愤恨难平,几个月后,在幽愤中死去。而本该成为帝国继承人的刘荣也被迫自杀。
南宋光宗赵惇的皇后李凤娘
与栗姬相比,南宋光宗赵惇的皇后李凤娘原本比栗姬更有前途,她不仅已经成功荣登皇后宝座,也让儿子成为了皇太子,但她的表现更奇葩,把事情闹得太大,震骇朝野,最后,不但丈夫的皇位闹没了,自己也被历史无情地抛弃,落了个贻笑千古的可悲下场。 李凤娘,安阳人,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的女儿。据说,她刚出生时,有黑凤聚集在李道营前的石头上,李道啧啧称奇,给她取名“凤娘”。李道曾到湖北任职,听人说当地道士皇甫坦相面很准,就让女儿出来拜见皇甫坦。皇甫坦仔细审视李凤娘,称:“此女当母天下。”后来,皇甫坦机缘巧合,得到宋高宗宠幸,得知尚为恭王的赵惇还没娶亲,就极力向高宗推荐李凤娘。性本迷信的宋高宗便命赵惇纳李凤娘为王妃。 李凤娘性情乖张,骄横忌妒,经常在宋高宗、宋孝宗和册封为太子的赵惇的三个后宫之间搬弄是非。宋高宗不胜其扰,对自己的皇后吴氏说:“这个女人是个祸根,朕被皇甫坦严重误导了。”宋孝宗虽然不是宋高宗亲生,但非常孝敬宋高宗,对宋高宗的一言一语奉为圭臬,就出面训斥儿媳妇:“你应该学习太上皇后(即宋高宗皇后吴氏)的后妃之德,再这样胡作非为,朕就废了你!”李凤娘从此对现任皇帝宋孝宗和太上皇宋高宗都怀恨在心。 且说,赵惇这个太子一当就是十几年,已经四十多岁了,但宋孝宗还是吃嘛嘛香、身体倍棒。赵惇便有意无意地示意父亲效仿宋高宗内禅的做法,将帝位传给自己。他故意在宋孝宗面前称老,说:“我已经有白胡须了,有人看我可怜,给我送来了染胡须的药,你说我是用呢还是不用?”宋孝宗是过来人,知道儿子的花花肠子,却不鸟他,只答了一句:“有白胡须是好事,这正好向天下显示你的稳重老成。” 不久,年事已高的宋高宗挂了。宋孝宗要为宋高宗服丧,就主动禅位给望眼欲穿的太子赵惇。 赵惇即位,是为光宗。李凤娘也就水涨船高,升级成为了皇后。 实际上,宋光宗并不喜欢李凤娘,但他却是个典型的“妻管严”,惧内,不敢与李凤娘的眼光对视,怕被李凤娘犀利的眼神杀死。光宗本掌握着生杀夺大权的人物,可以堂堂皇皇地让李凤娘告别这个世界,但他却没有这个胆,只能将怨气迁归于李凤娘的亲信宦官,想诛杀这些死太监。这事被李凤娘侦知,那还了得?!李凤娘一哭二闹三上吊,后宫波澜迭起,人人不得安生。宋光宗备受折磨,患病不起。 太上皇宋孝宗听说儿子生病了,便召御医入问,配了药方,准备等宋光宗来问安时将药给他试服。 李凤娘恨宋孝宗,趁机向光宗进馋言,说宋孝宗的药是毒药。这种鬼话,宋光宗竟然信了,在长长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去重华宫给父亲请安。 宋光宗在宫中洗手,看到一旁侍候的宫女的双手洁白光滑,就不由自主地多看了两眼。 改日,李凤娘让人给宋光宗送来一个食盒,开启后,里面蒸熟的竟然是那位宫女的一双玉手!宋光宗吓得魂飞魄散,半晌说不出话来。 宫内有一个姓黄的贵妃,很得光宗宠爱。李凤娘便在宋光宗出宫祭祀后,将黄贵妃杀死,对外宣称是“暴病身亡”。 李凤娘这些灭绝人性的作风让宋光宗受惊不浅,病情不断加重,无法上朝。于是,大小政事就被李凤娘操持了。 李凤娘封娘家三代为王,家庙逾制,并推恩亲属二十六人、使臣一百七十二人,下至李氏门客,全都奏补官职。 光宗的行动还失去了自由。宋孝宗病重,快要咽气了,想见儿子一面。因为得不到李凤娘的同意,光宗无法前去探望。这事,激起了极大公愤,朝中大臣都上书强烈要求光宗去看望孝宗,但光宗始终没有成行。即使是宋孝宗已经升天了,要入殓了,光宗还是没有出面。这、这还是人吗?!大殓孝宗之日,群臣不约而同地奉立光宗的儿子赵扩为帝,将光宗与李凤娘尊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 这样,宋光宗在位时间仅有五年,碌碌无为。宋光宗退位后,李凤娘的权势也就烟消云散了。 夫妻俩大眼瞪小眼,瞪了六年,相继病死。两人离世的时间前后仅隔两个月。宋光宗死时,才五十四岁;李凤娘应该更加年轻。
明宪宗朱见深的皇后吴氏
明宪宗朱见深的父亲是大明王朝的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在“土土木堡之变”中被漠西蒙古瓦剌部掳去,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接任了皇帝位。虽说在于谦等大臣的努力下朱祁镇后来平安回来了,但已经坐稳了帝位的朱祁钰不可能让出帝位,他把朱祁镇软禁在南宫,又把皇太子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朱见济不久夭折,被朱祁钰追封为怀献太子)。 朱见深的太子位被废,性命朝不保夕。在这一段黑暗的岁月里,宫女万贞儿成了他唯一可以依靠和依恋的亲人。 有道是世事难料。 八年之后,朱祁钰病重。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为窃取拥戴大功,发动了“夺门之变”,迎朱祁镇复位。 朱祁镇成功复辟后,废朱祁钰为郕王,重立十一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 又过了八年,朱祁镇驾崩,皇太子朱见深继位。 朱见深初登大位,最想干的事就是要将照顾自己多年的宫女、年长了自己十九岁的万贞儿立为皇后。不过,终因万贞儿出身低贱,不合礼法祖制,遭到了朱见深生母周太后和朝臣的反对,此事遭到了搁置。最终,成为了朱见深皇后的是顺天(今北京市)人吴氏。 吴氏出身名门,父亲吴俊是羽林前卫指挥使;舅舅是对朱祁镇有救命之恩的怀宁侯孙镗;哥哥吴瑛也是羽林卫指挥使。 朱见深虽然立吴氏为皇后,但心中至爱的人仍是万贞儿。 吴皇后因此大吃飞醋,以后宫之主的身份杖责万氏。 这真是捅破天了。 朱见深得知,雷霆震怒,二话不说,立刻废掉了吴皇后。 可怜的吴氏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后,就被打下冷宫苦渡余生,代价不可谓不大。 这一年,吴氏才十六岁!
清朝嘉靖帝的方皇后
嘉靖帝做了10年皇帝还没有儿子,在大学士张璁的建议下,面向全国选娶了一百二十多位“淑女”,以充实后宫。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方氏就这样被选入到了宫中,不久被册封为九嫔之一的嫔,随后又升为妃。 在方皇后之前,先后有陈、张两位皇后,这两位皇后一个病死、一个被黜,皇后之位悬虚,方氏因此得册封为皇后,成为坤宁宫的主人。 方皇后册封为皇后不久,嘉靖帝最宠爱的曹端妃出现了。 曹端妃是无锡人,貌若天仙,进宫后深得嘉靖帝喜欢。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曹端妃完全承包了嘉靖帝的过夜时间——嘉靖只留宿于曹端妃处,不入皇后及其他妃嫔房间半步。 事情既然这样,方皇后能做的,应该是结好曹端妃,尽量避免与曹端妃为敌。可是,方皇后并不这么做,她把曹端妃当成了心头大患,早晚欲除之而后快。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夜,剪除曹端妃的机会来了。 这天夜晚,和平时一样,嘉靖帝吃了晚饭,早早到曹端妃处过夜。 在曹端妃到浴室沐浴更衣的时候,宫女杨金英、蓟川药等16名宫女不堪忍受嘉靖帝对自己的摧残,合伙用麻绳绞勒嘉靖帝,要将嘉靖勒死。不料,黑暗之中,绳索被打成了死结,胆小的张金莲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跑出报告方皇后。方皇后随即带人赶来救援。16名宫女随即被凌迟处死,史称“壬寅宫变”。 此事曹端妃并不知情,但方皇后乘机大搞牵连,诬称曹端妃是同谋,并趁嘉靖帝神志不清之际命人将曹端妃凌迟处死。 嘉靖帝清醒过来,得知爱妃惨死,心疼如绞,又经多方查问,查明端妃与谋弑事无关,不由对方皇后怨恨万分。 “壬寅宫变”之后五年,即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皇宫坤宁宫突然发生火灾,因为是半夜,宫门深锁,宫里人逃不出来,宫外的太监叫嚷着要救人,嘉靖严厉禁止,并带人亲临高台观看大火,连呼:“烧得好,烧得好,烧了旧宫殿可以再建造新宫殿。” 在火光冲天中,方皇后和几百个宫女太监全被活活烧死。 嘉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后世还有人推测,那场大火原本就是嘉靖派人放的。 (免责声明:此资料来自学友老兵整理、推荐、上传。版权拥有人未联系上。本站刊发此资料目的是为了供中华民族提高修养实现大中华复兴。版权属于原刊载单位或作者。其观点及内容的合法性、原创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由原刊载单位或作者负责,与本站无关,请学友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站为公益网站,所有资料均实行零稿费。如版权拥有人不同意此资料供中华民族提高修养,请及时向本站申诉。本站接到申诉后即删除此资料,以免侵权。)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案例 | ||
没有相关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