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很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两个相亲相爱的异姓兄弟,虽然一个住村头,一个住村尾,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他俩从小一起长大,一起下河摸鱼,一起掀人家屋顶,一起下田,跟人打架的时候也是比翼齐飞,同仇敌忾,套用一句北京话说,就是发小。后来,他们渐渐长大,并各自娶了媳妇,媳妇们也温顺,关系相处得非常不错,和和睦睦的像是一家人,比如张三家今天包了饺子,都会端一碗到李四家,李四家杀了鸡,也会盛一碗送到张三家。这样的关系令村人们羡慕不已。
有一天,张三的媳妇在关鸡笼子的时候,发现鸡少了一只,遍寻不见,张三媳妇就有些着急,跑到大街上去找,有邻人看见了,便仔细询问,答说,丢了一只鸡,邻人想了想说,下午谁去过你家?张三媳妇想了想,下午只有李四媳妇来过,邻人听了,很暧昧的笑笑说,你再找找吧,张三媳妇本来没往那里想,但看邻人的表情,就开始狐疑起来,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晚上,张三从田里回来,媳妇便把自己的怀疑告诉了张三,张三很生气,觉得媳妇简直是在胡搅蛮缠,无中生有。但媳妇依然喋喋不休,还扬言要张三去李四家看看,张三拗不过,正好也想去李四家聊聊天,就信步从村头走到村尾。
还没进门,一股肉香就冲鼻而来,张三的脚步就忍不住停了一下,待走到堂屋,见李四一家正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前准备吃晚饭,桌上,有一盆刚炖好的鸡,热哄哄地挠着孩子们的眼睛,李四看见张三来了,很高兴,连忙招呼张三坐下,说,正想着让孩子给你送一碗呢,谁知道你自己闻着香就来了,快,坐下一起吃。
张三的心里就有些不自在了,心想,我家刚丢了一只鸡,你家就炖鸡,这事也太蹊跷了,但张三没有证据,也不好说什么,那顿饭,张三吃得味同嚼蜡。临走,张三故意绕过李四家的鸡棚,说,今天炖的是只大公鸡吧,味道真不赖,李四很诡秘地笑笑,不是我家的鸡,是我小舅子送来的,说是今天在市场上跟人打赌赢回来的,张三的喉咙就像被鸡骨头卡了一下,他很想咽下去,但就是咽不下去。
张三有日子没去李四家了,李四很纳闷,有天在街上碰到那个邻人,邻人很神秘地凑近李四的耳边说,张三媳妇到处跟人说你媳妇偷了她家的鸡呢,李四明白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第二天,李四拎了一只鸡,径直来到了张三家,张三正在收拾旁边的菜地,看见李四来了,就有些讪讪地,李四倒是很不在意的样子,说,你看,我那婆娘,家里多了一只鸡都不知道,到今天才发现,是你家丢的吧?我一看就是你家的芦花大公鸡,这不我给送来了,张三媳妇连忙接下,说,谁说不是呢,还真是我家的大公鸡,兄弟你坐,我给沏茶去。
几天以后,张三去关鸡笼子的时候发现,前几天他家丢失的那只大公鸡正撒着欢儿地在鸡窝里调戏着一只老母鸡,张三明白了,在这之前他一直装糊涂,李四送来的那只鸡他一看就不是他家的鸡,但他想,李四既然把鸡送回来了,就说明他知道错了,这件事就等于没有发生过,他就得装糊涂,也等于给李四一个台阶下吧,其实,真正难得糊涂的是李四啊。
(免责声明:此资料由学友正午阳光推荐上传。原刊载及作者未知。版权属于原刊载单位或作者,其观点及内容的合法性、原创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由原刊载单位或作者负责,与本站无关,请学友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站为公益网站,所有资料均实行零稿费。如版权拥有人不同意此资料供中华民族提高修养,请及时向本站申诉。本站接到申诉后即删除此资料,以免侵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