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成功修养网 >> 时事深解 >> 正文
聚焦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
文章来源:学友推荐  作者:北岳 张明  编辑:admin

    一、近些年来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实录

    无德:精神滑坡,道德沦丧

    干部能够走上领导岗位,肯定追求过、努力过、奋斗过、付出过。上任之初,往往意气风发、精神昂扬,但时间久了,少数干部就开始出现工作激情减退、意志消沉、精神懈怠、道德滑坡、追求享乐、放纵欲望、私生活不检点等问题了。

    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16岁考入师范学校大专班,25岁出任浙江萧山县城厢镇副镇长,此后的仕途一路畅通,从萧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升至市委常委、副市长仅用了8年时间。一位与许迈永共过事的老干部回忆,许迈永“为人和善,血气方刚,有魄力,说一不二”,但是,他缺的就是“德”。被“双规”后,许迈永首先交代的是其生活作风问题,供认的与其有过特殊关系的女干部、女明星多达两位数。因其钱多、房多、女人多,许迈永被称为“许三多”,最终因受贿1.45亿元、贪污5300万元,数罪并罚,判处死刑。“许三多”为那些在欲望边缘挣扎的人们敲响了警钟。

    中共陕西商洛市委原常委、商州区委书记张改萍头上罩了“五个一”光环:商州历史上第一个女市长,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女书记,第一个最年轻的市委、市政府机构的“女班长”,第一个党政一身挑的“女带头人”,第一个不拖家带口交流来的“女市长”。但她精神异化,信仰错位,不仅大贪特贪,还到处求神拜佛。

  无法:目无法纪,胆大妄为

  少数领导干部法制观念和守纪意识淡薄,心目中没有法律规章,胡作非为,企图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妄图玩弄法规于股掌之间,不受约束,胆大妄为。

  最典型的莫过于重庆市公安局原副局长文强。文强曾对专案组审讯人员说:“我想吃的时候就要让我吃,想睡的时候就要让我睡,别想用那些手段对付我,那些东西还是老子我发明的!”并且扬言:“你们不判我死刑就罢了,要是判了我死刑,没那么便宜!”他还一黑到底,成为当地黑社会最大的保护伞。文强放言:“杀人案能摆平,开赌场敛财也能摆平,还有什么不能摆平的?”多行不义必自毙,文强终难逃脱法律的严厉制裁。

  中共浙江温州市瓯海区委原书记谢再兴杀害情人一案,引起舆论极大关注。谢再兴在台州市三门县工作期间结识被害人邵颂乔,两人交往渐密并发展为不正当男女关系,后谢将邵调到杭州工作并迁居杭州。谢再兴与邵颂乔发生口角,怕被邻居听到,便用被子裹压邵颂乔身体,并采用捂嘴、扼颈等方式致其死亡。为毁尸灭迹,最终将其分尸、抛尸。此后,谢再兴采用多种手段制造邵颂乔尚存人世的假象。一名主持县区工作的领导干部,目无法纪,丧失理智,泯灭人性,杀害情人,终判死刑,实在可悲。

  无耻:鲜廉寡耻,生活腐化

  有的领导干部身居高位,养尊处优,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甚至生活腐化堕落,缺乏起码的廉耻之心,追求低级趣味,把肉麻当有趣,爆出丑闻,骇人听闻。

  广西来宾县烟草专卖局原局长韩峰的日记,记录了其与多名女下属淫乱、受贿、纵酒享乐等荒唐行为,遭网络曝光疯传后,引起极大轰动和网民热议。韩峰在2007年最后一天这样总结:“2007年过去了,这一年我的工作更顺手了,收入高达20万元。鉴于此我都无所谓回不回区局了,能再干两年直接回区局干个闲职再内退最好。今年自己玩相机上了一个台阶,今后会好好地玩到老。玩女人上……今年真是交了桃花运。”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思想暴露无遗。

  张二江在丹江口和天门任职期间,劳民伤财,贪污受贿,被戏称为“五毒书记”。张二江在接受纪委审查时供认,他从担任丹江口市市长开始,十余年间利用职权玩弄女性超百人,其中有想升职的下属机关干部,有希望办“农转非”的宾馆服务员,也有从街上带回的“三陪女”。案发后张二江被领导痛批,被群众痛骂。

  无理:不合情理,罔顾常伦
  
  少数领导干部为满足一己之欲,贪图一时之欢,作出不合逻辑常理之举,干出违反人伦常情之事,为世人所不齿。

  赵增军任安徽省绩溪县县长时,曾得意地对一个与自己年龄相差悬殊的情人说:“小乖乖,你年轻又有文化,我要把你从床上培养到主席台上,让你当乡里的一把手,当县妇联主席。”果然,县长大人“一言九鼎”,小情人不久就当上了乡党委副书记,后又当上了乡党委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任,接下来便成了县妇联主任。当赵增军升任宣城市副市长之后,小情人马上又被调到了市人大当官。

  对重庆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张宗海,人们无不嗤之以鼻,因为他不仅贪污受贿,且生活极其糜烂。据报道,这个道貌岸然的贪官公文包里只有三样东西——钞票、伟哥、避孕套,并因此被当地人耻笑为“三宝部长”。张宗海在重庆有家,妻子老实本分,有一儿一女,但他长期在重庆某饭店包房,经常带不同的女人过夜,十分荒淫。公文包里无公文,有家不归,违反常伦,法理难容。

  无知:荒谬无知,心术不正
  
  有的领导干部对新鲜事物一知半解,荒谬无知,乱搞胡来;也有的领导干部不将心思放在工作上,成天打小算盘,用不正当手段谋求个人私利乃至职务升迁。

  典型的莫过于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微博开房”事件了。溧阳市卫生局局长谢志强通过带真人头像的微博“为了你5123”与异性朋友“Y珍爱一生Y”相约开房幽会,在网上直播。当记者向其求证时,他显得相当无知,问:“你看到我们发微博的啊?你怎么看到的啊?这个都能看得到啊?这不可能吧?”在得到记者肯定的回答之后,这位局长仍然不相信。追赶时髦,猎奇猎艳,荒谬无知到如此地步,可笑至极。

  更有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例。郭新海曾任中共山东汶上县委副书记,2006年12月任济宁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郭新海自认为能够得到提拔,见愿望落空,心理严重失衡。由于不满意组织上的正常调整,从2007年3月起借口有病,一直没有上班。其间,他通过以前结识的济南某公司马某(女)为自己联系工作调动,谋求职务升迁。马某谎称在北京有个哥哥很有背景和实力,可以把郭新海调到北京工作,并提出只有俩人结婚后,哥哥才肯帮忙。郭新海在未与妻子办理离婚手续的情况下,购买假离婚证,于2007年4月和马某登记结婚。结婚后,郭新海多次催促马某为自己办理调动。2007年8月,马某指使其表弟李某冒充中组部工作人员给郭新海发短信,称能将郭调至中组部工作,还开出了需要2万元活动经费、事成后再支付20万元的条件。2007年9月,马某授意李某伪造了中组部关于郭新海任职的所谓“干部任命通告”。2008年4月,马某又伪造了到中组部报到的“通知”。郭新海持“干部任命通告”和报到“通知”到中组部报到,被公安机关扣留。一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竟然如此荒谬无知。

  无妨:不拘“小节”,误认无妨

  现在有人认为干部养情妇、“包二奶”是个人隐私,他人不应该干涉,更有甚者认为这是能力和地位的象征。这些歪理邪说在部分领导干部中也有市场,其认为这是生活小节无伤大雅。

  2011年5月24日,一则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一片哗然。这则消息的内容是:在一次酒宴上,江西省瑞金市旅游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钟胜桢口出狂言:瑞金市正科级以上的干部谁敢承认自己带伙计(当地土话,指包养情妇)?我就敢承认,你们敢吗?敢于公开承认包养情人,真有“魄力”!其潜意识里肯定认为这是生活小节,无碍大局,才敢如此明目张胆。

  2011年8月3日,一则“开化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包养情妇”的消息在微博上流传开来,发帖人自称是该副局长的夫人。这个名为“夕阳下的秋叶”的发贴人,在8月1日的一条微博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的老公,浙江省开化县国土局副局长朱小红经常在外嫖娼,并长期包养有夫之妇江某,为其购车购房,执法部门官官相互(护),包庇纵容。我每天都活得很痛苦,我常想,下一个杀人犯会是我吗?”微博发表后,迅速被网友转发和评论。自称是副局长夫人林菁的女士称,微博是由她发的,对所发的内容负责。一名基层国土局长公然包养情妇,最终逼得夫人忍无可忍,上网举报。

  无防:疏于防范,不敌诱惑

  领导干部都拥有一定权力,特别是手握大权、实权的领导,经常被不法分子盯上,既有当事者本人通过与官员的不正当两性关系获利的,也有通过提供女色为自己谋利的。如果领导干部疏于防范,意志不坚,遇到美色,就抵挡不住诱惑,容易落入情色圈套。

  云南某私营企业主徐某通过与李嘉廷的不正当男女关系,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由李嘉廷帮助直接获利1800万元。在贵州省省委原书记刘方仁案中,私营企业主陈某得知刘方仁与某宾馆理发员郑某相熟后,极力鼓动郑某与刘方仁建立情人关系,并为他们提供便利条件,然后通过郑某为自己谋取了总价8000多万元的工程。

  无忌:监督无力,无所顾忌

  内部监督力度不够或缺失,外部监督不到位,造成有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不受约束。权力缺乏制约,监督失之于软,致使一些一把手生活腐化堕落。有关执法执纪部门也只将生活腐化看做“生活作风问题”,视而不见,即便处理也是无关痛痒,起不到惩治的作用,这更使一些人有恃无恐、肆无忌惮。

  被称为抚顺“土地奶奶”、“女文强”的野蛮女贪官罗亚平,官居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局长。罗亚平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涉嫌贪污、受贿3000多万人民币,另有2800多万人民币、60多万美元财产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涉案金额共计6000多万元,并在单位私设小金库,掌控赃款多达1.45亿元。不仅如此,此名女贪的风流也让人咋舌。她上下级帅哥通吃,为避免男下属妻子纠缠,她居然狂甩100万元,让小情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随时满足自己的淫欲。为何一个如此低级别的官员能有巨款供自己与情夫淫乐呢?究其原因是缺乏监督。

  胡长清案中,江西奥特集团总裁周雪华发现胡长清贪财好色的特点后,多次花重金从外地找妓女供胡长清嫖宿,由此与胡长清建立了非同寻常的关系,进而为自己谋取工程、获得贷款。省部级官员位高权重,居然贪腐嫖妓,常人难以想象。胡长清自己揭开了谜底,案发后说监督太松,如牛栏关猫,进出自由。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公众从媒体曝光的腐败案件中总结出“十个贪官九个色”的官场情妇现象。检察机关近年查办的不少腐败案件,的确有一些是从贪官情妇那里突破的。这也提醒纪检监察部门,一旦发现干部在作风上有问题,就要密切注意他们经济犯罪的蛛丝马迹。监督部门要善于发现腐败苗头,尽快采取措施严格管束,力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危害的严重性

  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是个别领导干部身上出现的问题。当前我们各级党和政府中的大多数领导干部还是洁身自好、廉洁从政的,但个别领导干部沉迷于吃喝玩乐、放纵于低俗情色之中,其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败坏的是党风民风,冲击的是社会道德体系和党的执政威信。

  第一,有损党和政府部门形象,直接导致公信力危机。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各级领导干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代理者和党的惠民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寄予了厚望与信任。频发的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深厚感情,破坏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道德败坏具有极强的负面示范效应,是破坏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基础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任其滋生蔓延,必然导致党的公信力的丧失,对党的执政能力将会是一种侵蚀,对党的执政地位将会是一种威胁。
  
  第二,冲击社会道德体系,造成公众道德观念混乱。各级领导干部都拥有一定的社会公共权力,扮演着社会道德教育者的角色,承担着社会教育管理的职能,这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道德示范者,社会公众也对其寄予了厚望、信任和期待。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具有强烈的道德示范与导向作用,直接影响全社会道德风尚的洁净度。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的曝光使其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的道德权威瞬息破灭,造成了人们对社会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悲观失望,动摇了人们的道德信心。

  第三,激化公众不满情绪,易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对社会道德体系的冲击和对社会稳定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如果处理不好,任其长期累积,一旦遇到社会突发事件,就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社会群体性事件,直接威胁党的执政安全。公众对部分领导干部强烈不满的背后,是对当地党政部门执政效果不佳、维护群众利益不够、改善社会治安状况无力等行为的愤怒与不满。当这些愤怒与不满情绪爆发并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时,就有可能会与社会其他问题“合流共振”,并可能被某些反动力量挑拨利用,变成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产生的原因分析

  当前频发的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事件给社会公众带来了多重负面影响。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借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攻击和诋毁党,否认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些一叶障目的人也因为这个问题而对党和政府悲观失望,对未来失去信心。对于领导干部的私生活丑闻,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简单否定、一味抱怨,而应该是思考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找出科学的遏制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得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改革之路顺应时代、符合国情、顺乎民心,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在改革过程中,因为传统文化制约、现实体制不健全、改革经验有限等因素影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当前我国社会频发的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与党的执政理念和方针路线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其出现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文化原因和现实原因。

  首先,个人欲望膨胀导致价值观扭曲是诱发丑闻的内在根本原因。现代化的利益导向高度刺激了人们的本能欲望,人的食欲、色欲、利欲、权欲被广泛激发,人的价值观也在欲望的放纵中被扭曲。人的自我确证越来越倾向于个人私欲的满足,道德的自我约束力也越来越弱化,这也使处于权力中心的部分领导干部的欲望更容易失控而堕落。

  其次,官本位思想与社会不良风气的浸染是丑闻的外在诱发因素。由于受传统文化中残存的官本位思想的惯性影响,一些领导干部滋生了自高自大、自以为是、骄奢淫逸等腐朽思想,在贪图享乐中迷失了自我。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部分领导干部。社会中一些利益团体和个体对领导干部的畏惧妥协、虚假吹捧、利益引诱,客观上也造成部分领导干部私生活方面的不检点和腐化堕落。

  再次,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约束力弱化使丑闻发生概率增加。当前的中国处于社会结构转型、社会利益调整、新旧体制冲突、多元文化并存时期,社会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这导致对领导干部私生活方面监督力量匮乏、监督机制不完善。除了领导干部私生活涉及的主要对象和直接参与者的揭发、爆料之外,缺乏其他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这在客观上为部分领导干部私生活的腐化提供了一定的可乘之机。个别领导干部也因为私生活的隐蔽性而存在侥幸心理,变得肆无忌惮。

  事实上,权力通过寻租可以带来利益,权力会刺激人本能欲望的膨胀。由权力膨胀和权力寻租导致的个人生活腐化问题古代有、现代有,中国有、外国也有,其出现与意识形态无关,与政治体制无关。改革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方式,是社会制度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对当前出现的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问题也只有结合实际、抓住症结、科学完善,通过改革的方式才能化解。单一、简单地因为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的出现而否认党及其改革发展之路是非常片面的、极其不科学的。

  四、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的正面影响

  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从性质上讲是负面的、非良性的,其反复性、持续性、大范围地出现一定是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如果处理不好,对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一个挑战。但是,如果党和政府在应对此问题过程中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措施有效,经过一定时间的科学治理,就会降低和化解丑闻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逐步赢得民心,进而获得一个巩固执政基础、改进执政方式、完善执政机制的良机。

  其一,丑闻频繁被曝光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社会监督力度的加大与社会监督体系的日趋健全。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事物,其之所以在以前没有被广泛曝光,是因为受事件本身的隐蔽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传播手段的局限性等种种限制。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网络传播手段的迅速推广,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被公众敏锐地发现并予以曝光,这从另一个层面激发并可能进一步激发公众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和维权意识。新闻媒体监督、群众舆论监督体系因此得以逐步健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有权利、有责任对领导干部进行合理合法的监督。两种监督形式的不断推广会激发社会公众的民主观念和监督热情,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

  其二,丑闻的出现增强了党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推动了党从严治党力度的加大。近年频发的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把党推上了是非的风口浪尖,也使党在执政过程中有了更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和挑战并存,特别是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加,如果风险意识薄弱,对如何规避执政风险缺乏深入的研究,是很危险的。为了惩治领导干部的私生活丑行,遏制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的泛滥,近年中央出台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法规条例,成为硬性约束和监督领导干部私生活的“阳光法案”。这些监督约束条例的出台是党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增强的表现,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党从严治党措施的不断完善。

    其三,有私生活丑闻的领导干部被严肃处理和严厉惩罚,对其他领导干部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从被曝光的丑闻事件的处理结果看,党和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措施是坚决的——一经查证属实,严厉惩罚,绝不姑息。道义批判、公众谴责、撤销公职、开除党籍、刑事拘留、坐牢判刑等严厉的惩罚措施会使领导干部产生对道德和法律的敬畏感,形成“莫腐化,腐化必被擒;莫侥幸,侥幸必被惩”的认知。严厉的惩罚对存在低俗动机和侥幸心理的领导干部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先前的案例使广大领导干部对私生活丑闻造成的后果产生畏惧心理,同时,私生活腐化的高昂政治成本、经济成本和道德成本客观上也成为约束和防范领导干部私生活腐化堕落的重要因素。

    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是当前社会不容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只有以理性的态度对问题的性质认识正确了,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梳理清楚了,才能找出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路径和手段。单纯依靠对领导干部的道德教育是难以避免私生活丑闻的,因为道德有时经受不住欲望和利益的诱惑;单纯寄希望于严惩重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多地应该倾力建立起科学的监督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关于防范和治理领导干部私生活腐化堕落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应该从领导干部行为的公开化、领导干部教育的伦理化、社会公众监督的民主化、干部政绩考核的科学化、腐化堕落惩治的法制化等方面入手,研究科学有效的机制、探讨切实可行的手段。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政治考验,也是广大社科工作者亟须深入研究的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重大社会课题。

    (免责声明:此资料来自学友子弹头整理、推荐、上传。版权拥有人未联系上。版权属于原刊载单位或作者。本站刊发此资料目的是为了供中华民族提高修养实现大中华复兴。其观点及内容的合法性、原创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由原刊载单位或作者负责,与本站无关,请学友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站为公益网站,所有资料均实行零稿费。如版权拥有人不同意此资料供中华民族提高修养,请及时向本站申诉。本站接到申诉后即删除此资料,以免侵权。)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聚焦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