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成功修养网1 >> 评行天下 >> 正文
唐玄宗用人失误 唐王朝由盛而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cgxy  编辑:admin

    成功修养提示  人一旦有了权力,对人才的评价就会以自我为标准。一个组织,不管行政组织还是企业组织,越成熟往往对人才的限制就越多。

   

【案例实录】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悲剧色彩的人物,他既创造了国力强大、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开元盛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最辉煌的一页,但同时由于自己在用人方面的严重错误,酿成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此后一百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中。

宰相是朝廷百官之首,掌握国家军政大权,一个国家的治乱、强弱和兴亡,关键就在宰相是否德才兼备。

玄宗在登基之初,深明国家治乱系于丞相的道理,不顾权臣反对,于打猎时召见时任同州刺史的姚崇,要用他出任宰相一职。姚崇吏事明敏,在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时期曾屡次出任宰相,他针对时弊,提出十条意见,问唐玄宗是否同意,能否做到,如不同意,不能做到,他就不接受任命。唐玄宗接纳了他的意见,当场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之品。此后唐玄宗励精图治,每事访于元之(即姚崇),元之应答如响,同僚皆唯诺而已,故上专委任之

姚崇曾因家有丧事请假十多天,这十多天积压了一大堆文件,同时担任宰相的卢怀慎没有办法裁决,他诚惶诚恐地向唐玄宗表示歉意。唐玄宗说:这不怪你,我把天下大事都交给姚崇去办,你的作用主要是坐镇邪雅俗罢了。姚崇请假回来,不用多长时间,就把所有文件裁决俱尽

卢怀慎为人清谨俭素,他知道自己处理政务的能力远不及姚崇,所以把所有事情都推给姚崇处理,当时大家称他为伴食宰相

姚崇退位后,推荐广州都督宋璟为宰相。宋璟为人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在担任宰相期间,务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刑赏无私,敢犯颜直谏。姚崇、宋璟任宰相各有所长,姚崇善于应变成务,宋璟善于守法持正,他们虽然志操不同,但都尽心尽力辅佐唐玄宗治理国家,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

在唐玄宗执政的前二十多年,他一直坚持任人唯贤的方针,在姚宋之后,又相继任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源乾曜、宇文融、韩休、张九龄等人为宰相。张嘉贞吏事强敏;张说有才智、重文雅;李元纮以清俭着名;源乾曜以清谨自守;宇文融善治财赋;韩休和张九龄敢直言,处事守正不阿。

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乐或后苑游猎,小有过失,都会问一问左右的人:韩休知不知道?每次话音刚落,韩休的谏疏就到了。唐玄宗尝临镜默然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唐玄宗)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蒿奏事常顺指,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在任宰相期间,极力反对唐玄宗任用李林甫为宰相,他对唐玄宗说:宰相关系国家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又认为应按军法处置不听指挥打败仗的安禄山,而且还对唐玄宗说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可惜唐玄宗不仅听不进张九龄的意见,还听信谗言,免去张九龄的宰相职务。张九龄被贬后,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晚年的唐玄宗见天下太平无事,以为再也不用操心了,于是深居宫中,专以声色自娱,将政事全部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

李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自皇太子以下,畏之侧足,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

史称李林甫柔佞多狡数,他和宦官以及宫中妃嫔的家属混得很熟,对唐玄宗的一举一动、兴趣爱好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每次奏对都深得唐玄宗的旨意。他为人城府深密,人莫测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当时人们已说他口有蜜,腹有剑。朝中大臣凡是被唐玄宗看中的,李林甫开始都和他套近乎,到了这个人已威胁到他的地位时,就千方百计把他赶出朝廷,虽老奸巨猾,无能逃其术者

唐玄宗任用杨国忠为宰相也是一大失策。杨国忠为人强辨而轻躁,他倚仗杨贵妃得宠之势一身兼领四十余使,军国机务,决于私家。并且大肆收受贿赂,积缣达三千万匹,相当于国家一年半的庸调。除此之外,他还有意激怒安禄山,使安史之乱提前爆发。

(免责声明:此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刊载单位或作者,其观点及内容的合法性、原创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由原刊载单位或作者负责,与本站无关,请学友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此资料版权拥有者不同意此资料共建供中国人提高修养,请及时联系以便删除。)

 

【成功修养分析】

 

有两件事能够摧毁这个世界:一是天灾,一是人祸。

天灾一般可预防,如果碰上了实在是无法预防的天灾,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而人祸,都是可以预防或避免的事。可惜的是,几乎所有的人祸一开始都很被人疏忽。等到大家重视的时候,人祸已经难以收拾地爆发了。

历史总是在这样反复的教训中不断前行。让人无限感叹的是那些曾经辉煌的人、辉煌的事。

大唐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唐玄宗初期,励精图治,用贤任良,当权者以国家发展为己任,开创了国力强大、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开元盛世”。

唐玄宗后期,任人唯亲,庸人当道,当权者纷纷结党营私,最终激发了社会矛盾,使大唐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最终走上衰亡之路。

大唐的衰败完全是人祸引起的。

所谓人祸,就是因人引起的灾祸。从表面看,引起大唐灾祸的这个人,是李林甫和杨国忠。其实,这个人应该是唐玄宗。

历史上,有人曾经悲叹:“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种观点并不正确。事实上,在任何时候,泱泱中华大地上从来都是人才济济的。即使在一个朝代衰败、统治者感叹人才凋零的时候,其国内人才也是汗牛充栋的。不然,怎么会有民间村夫打败高高在上将军的事情屡屡发生。不是没有人才,关键是当权者怎样任用。任人唯亲,人才就会旁落。唯才是用,人才就会聚集。

唐玄宗当政初期,不顾权臣反对,任用同州刺史姚崇为宰相,就是唯才是用的典范。而后来任用杨国忠,就是显而易见的任人唯亲了。

用人是一个人领导力的重要内容。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如某地某单位的负责人、某企业的掌门人,就必须提高自己领导力中用人的修养。

所谓的唯才是用,就是破除一切规矩,让人才到最合适的位置提供服务,以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人一旦有了权力,对人才的评价就会以自我为标准。一个组织,不管行政组织还是企业组织,越成熟往往对人才的限制就越多。

一个组织选人,往往会设立学历、经历、户口、年龄、社会关系等各种看似合理其实荒谬的条件。这是唯才是用的第一个障碍。

有权有势者看人,往往先把人看扁,给人打上不如自己的标签,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然后再任用。这是唯才是用的第二个障碍。

有权有势者荐人,往往只注重和自己有关系的人及与自己关系好的人,对旁人则会尽加贬责。这是唯才是用的第三个障碍。

当权者任人,往往先任用自己熟悉的人或者是身边实权派所推荐的人,也往往先将人才放到基层锻炼,让人才在基层磨尽锐气受尽闲气最终将人才浪费在基层。这是唯才是用的第四个障碍。

有了这四道障碍,最后就剩下任人唯亲了。兄弟、表亲等等所有和当权者沾得上边的人都开始身居要职。通过认亲、行贿等与当权者沾上关系的人,也开始走上各种岗位。

真正的人才,便只能在一边自怨自艾了。

但是,一个组织也开始走上衰败了。

其实,要检验你是不是唯才是用的办法很简单,看看你的组织里有多少亲朋好友在重要岗位上,看看你选拔人才时设置的种种条件,就知道了。

其实,要确定一个人才需不需要重用的方法也很简单,按照“三重目标”原则,能大力促进国家、社会、人类发展或促进你的组织、企业发展的人,就应当破格重用。

人祸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在长期的用人中去避免和预防。不然的话,你也会遭遇唐玄宗的命运。

 

成功修养分析师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