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成功修养网1 >> 修养频道 >> 公务员修养 >> 正文
“改革顶层设计”:为改革攻坚布局
文章来源:学友大炼钢铁推荐  作者:余晓洁、…  编辑:admin

今年全国两会上,改革顶层设计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和新五年发展规划。这一决策层关于改革架构的表述迅速成为时政热词。半月谈记者就改革顶层设计的来源、提出的时代背景、对改革发展的意义等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改革顶层设计:源自工程学的改革智慧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强调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顶层设计来自于工程学,是关于系统论的方法,要求从全局出发,对项目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表示,顶层设计指的是主体结构和主要模式。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现在到了一个新阶段。过去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实情况,为使各项改革稳步协调推进,必须进行顶层设计

  在文化部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士发看来,各个领域实施的顶层设计就像是给自家盖的屋子上梁架顶,固然有其必要性,但尚属于器用层面。我们要建设的不仅仅是一两间屋子,而是整座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厦,这座大厦应该有自己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

  从其理论内涵的特点来看,改革顶层设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整体主义战略,二是缜密的理性思维,三是强调执行力。湖北省国资委主任杨泽柱说,顶层设计的目标确定后,不仅具有引导作用,而且具有约束作用。凡是与核心目标不相符的因素,即使可能有某种短期效益,也会被制度化屏蔽掉。

  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说,十二五期间,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需要高层对改革进程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改革顶层设计是指在中央层面进行的制度安排,对改革方向、重点领域、突破口、重大举措等进行规范与规定。

  一些专家认为,改革顶层设计可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一指设计机构是最高层,即中央政府发出、自上而下的系统化设计,而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零敲碎打。二指设计水平的最高层。改革顶层设计的对象是一切工作的总体性、根本性、长期性依据。

  时代呼唤改革顶层设计

  十二五时期是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经济发展容易失调,社会规范容易失序,心理状态容易失衡,人文精神容易淡漠。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教授认为,改革成败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评价,而取决于社会矛盾的解决程度。从这个角度看,改革正在与危机赛跑

  改革的重点突破需要顶层设计顶层设计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自下而上的摸着石头过河,而是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

  中央财经大学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邹东涛教授表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之火从安徽小岗、经济特区燃向全国,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再到财政、金融、价格、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逐步展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有了大幅提高,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很难通过制定个别政策解决。我国改革走到现在,必须理性、系统、全面地进行顶层设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说。

  叶小文举例,一个县或一个乡,在规划时可以不对二氧化碳排放太过操心。但从国家层面考虑,如果不注重节能减排,将会毁掉地球和人类。所以,改革顶层设计是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所决定的。

  根本化解深层次矛盾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收入分配是中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核心。改革触及重重积弊,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系统工程。要将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视为有机整体,强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仅从再分配环节即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总体水平及其合理结构入手,还要扩展到初次分配环节包括工资、保险、福利三位一体的薪酬体系等……凡此种种,都需要借助顶层设计推进改革。

       下好全国一盘棋绝非易事

  在全国人大代表程军荣看来,顶层设计是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蓝图,既要在理念上统筹兼顾,也要在实践中按图施工,避免发展过程的无序。

  如果从国家层面对这些进行严格的顶层设计,科学指导地方政府规划、建设,可以避免各地同质竞争,无序发展,最大程度地节约发展资源。程军荣说。

  然而,绘就改革一张图,下好全国一盘棋绝非易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当下要尽快明确顶层设计的主持机构,清晰界定我国要建立的市场经济内涵,据此做出规划和设计,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再辅以强有力的推进。

  这样的机构不是要拿出详尽无遗的方案,而是把握规律、明确方向、划定边界,为改革建王长江教授说,改革一要主动,二要设计。现在许多改革,都交到具体执行部门手里去做。部门不是不可以推进改革,但容易误认为这就是改革的全部,往往事与愿违,弄不好会加重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固定化,改革也会因缺乏整体性而停滞不前。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从领导和谋划改革的要求看,成立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协调机构,有利于从全局上把握改革的进程。强化改革的决策机制,对每项重要的改革做好总体部署,使改革决策机制更加统一有力;坚持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对各方面改革实施具体、统一协调;综合把握改革的总体情况,改善改革的推进方式,把自上而下的改革与地方性改革试验有机结合起来。

  没有全局性的设计,改革往往会出现上下不协调的现象,或者是下面动得快、上面动得慢,来自下面的尝试就如同碰到玻璃天花板,这会使改革风险大大增加。叶小文认为,设立专门的设计机构,可以为这些尝试划定明确的界限,降低改革者的风险,使上下的互动处于有序状态。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建议,要处理好基层探索与顶层规范的关系。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是鼓励基层群众敢闯敢试,基层组织大胆创新和探索。改革顶层设计同样需要坚持上下互动关系,积极鼓励基层创新,及时总结和吸取基层创新的经验。

 

(免责声明:此资料由网友大炼钢铁推荐上传。原文载于20110505《半月谈内部版》第5期,作者余晓洁、章苒。版权属于原刊载单位或作者,其观点及内容的合法性、原创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由原刊载单位或作者负责,与本站无关,请学友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此资料版权拥有者不同意此资料共建供中国人提高修养,请及时联系以便删除。)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