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学友大炼钢铁推荐 作者:未知 编辑:admin |
揭秘购物卡背后灰色利益链 日前,南方日报记者对广州的购物卡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身份暧昧的购物卡作为商业宠儿,已经形成一个产业。从发卡机构的销售火爆到如今礼品回收业的繁荣,黄牛党的猖獗,由购物卡串联起的一条灰色利益链已经愈发壮大,处在链条上的商家、第三方发卡机构、消费者、黄牛党各得其利,令购物卡屡禁不止。 购物卡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却逐渐形成了一条灰色利益链条。买卡的都是什么人?倒卡的利润到底有多大?哪些人从中获利?近日,记者对购物卡背后的秘密进行了调查。 临近春节,各种形式的购物卡、提货卡又热销市场,随之衍生的“黄牛党”也浮出水面,串起旺盛的卡类供需流通市场。记者近日连续走访重庆解放碑商圈和江北商圈的大型综合商场发现,自1998年就被国家多部委明令禁止的“代币类购物卡”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呈现出“红火”的景象。 贪官为何青睐购物卡 解析购物卡背后的贪腐链条 购物卡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刷卡消费办年货,送礼就送购物卡俨然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然而,法律界人士指出,“时尚”的背后,流动的却是一条“灰色资金流”,购物卡连接起一个贪腐链条。近年,不少贪官就是栽在小小的购物卡上,而更多的人还心存侥幸在享受着购物卡带来的种种“便利”。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持卡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单位的福利从大米、鸡蛋到水果、蔬菜,如今又变成了各种购物券、购物卡,人们再也不用发愁一堆的东西如何倒腾回家,也不必担心工会发的东西是不是合自己的胃口。逢年过节,亲戚朋友相互走动,特别是看望长辈,大家手里的烟、酒、点心等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超市的购物卡,“战斗力”有限的长辈们不必再为家里物资的突然“壅滞”而发愁,他们可以在较长的时段内慢慢享用晚辈的孝心。然而这些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购物卡、消费卡,在某些人手里,却也成了行贿受贿的工具。 案例: ——在国家药监局器械司原司长郝和平受贿的金额中,有价值50余万元的代金卡; ——在山东省发改委能源交通处原副处长陈学伟收受的50余万元贿赂中,有价值22万元的购物卡; ——在安徽省临泉县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杨华杰收受的260余万元的贿赂中,有价值4.4万元的购物卡; ——浙江省嵊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杜洪苗,除了一只手表外,他十几次受贿收的全是购物卡,共计18万余元。热衷收受购物卡的还有安徽省黄山市政协原副主席吴洪明、浙江省审计厅经贸审计处原助理调研员钱小龙等人。 如何防治购物卡腐败? 要集中治理领导干部收送礼品卡、购物卡的问题。这个问题近来愈演愈烈,必须下大力气整治。对借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收受各类商业预付卡的,要按收取现金论处,严肃查处。 如果说购物卡是一个经济问题,“购物卡腐败”就实实在在是个政治问题。国家预防腐败局负责人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曾表示,7个部门正在会商推出“预付卡实名制”,相信这对管住“购物卡腐败”会有实效。而同样,摸清新情况、新问题,对其他领域、其他地方出现的腐败不断施以“精确打击”,才能有效反腐、防腐。 要让各种遏制购物卡腐败的“补丁”既好看又实用,就要在更广的范围内实行透明化,切实的建立健全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完善监督机制,为新建立的相关制度做好铺垫,使其真正的得以执行、受到监督,才有可能杜绝“购物卡腐败”现象,否则,这些“补丁”只是好看不中用,扬汤止沸。 “购物卡热”,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从购物卡盛行的现状和趋势看,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资本追求利润的产物,也是监管缺失和制度缺失的后果。从腐败治理的视野看,购物卡盛行折射出腐败的顽固性,犯罪手段和腐败形式的不断变异,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在腐败犯罪和行贿手段治理方面存在严重的监管空白。”闫东玲分析说。 如何防治购物卡腐败?对此,有人提出废除购物卡的观点。也有人认为,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加强对购物卡的管理,如实行实名制、消费登记制等。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购物卡等各类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能忽视,我们应该想办法、采取措施加强对购物卡的监管,使其既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又不演变成腐败的催化剂。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