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成功修养网1 >> 修养频道 >> 大学生修养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读内容)
文章来源:网络  作者:cg  编辑:admin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概括了29年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所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次提出。

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轮廓,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

1992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成熟的主要标志。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整

1997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1998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并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相一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集中反映了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前进道路和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五条道路

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四位一体格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表述的变化,显示中国告别以经济指标衡量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成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逻辑。它不仅清晰指明了未来中国的历史走向,更主动回应了当代中国面临的紧迫问题。

 

(本资料来自百度百科。免责声明:本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刊载单位或作者,其观点及内容的合法性、原创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由原刊载单位或作者负责,与本站无关,请学友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此资料版权拥有者不同意此资料共建供中国人提高修养,请及时联系以便删除。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