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网络 作者:cg 编辑:admin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概括了29年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所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次提出。 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轮廓,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 1992年“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成熟的主要标志。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整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1998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并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相一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集中反映了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前进道路和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五条道路 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四位一体格局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表述的变化,显示中国告别以经济指标衡量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成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逻辑。它不仅清晰指明了未来中国的历史走向,更主动回应了当代中国面临的紧迫问题。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