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其实是一个话题,也牵扯到学习、思考等话题。我想我还是带着漫谈的性质,欢迎大家提出个人的疑问、批评,也可以随时打断我。
我首先声明就读书来说,我个人比起大多数作者和学家来说还是有差距,这并不是我最擅长的,但是我有一点体会,就是把书当做一个活的东西来读,我从书里面最大程度的得到一些体会、好处,我会可能大多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想给各位爱书的朋友提一些建议。
第一个建议,就是读书要趁早。一个从年龄来说,越是年轻,读书印象越深、好处越大。从反面来说,好像我读书读的时候不是最早,我回忆我之前读书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我小学时期、初中时期和高中时期的读书环境。比如说到现在我有时候还写旧诗,有时候不完全合乎规则,大致合乎规则。我想来想去还是靠小时候背诵唐诗三百首等等的成果。中国的古典诗词我称之为“中国的文化树”,它是一棵大树。现在喜欢中国古典诗词的朋友非常多,特别是有些老同志,退休了以后,我们也还有组织诗词协会,但是其中有一些诗词写的不算特别理想,就是说你一看诗词,你就感觉到他连唐诗三百首基本上都没有看过,如果你唐诗三百首看过,而且能够背诵出其中20%,也就是能够背20首,我想你写出来的不是这样子。很多古典的和中国经典的东西我都是小时候背的。
第二个,就是超前读书。就是你要读一点你费劲的书,你一下子不完全懂的书。读书可以有各种选择,各种目的就是你怎么舒服怎么读,这种读书我一点都不反对。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场合,这个场合就有好几位科学院的院士和文学界的朋友,科学院的院士包括大院士,生物化学博士他们都说我们也很喜欢看小说,我们常看小说,我说你常看什么?几乎百分之百的回答我看的是金庸小说,它也有各种文化的积淀在里面。但是我们毕竟读书不能够仅仅限于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最好我们也能够读一些费点劲的,要掌握一些它里面新的知识、观念、信息这样的书,不要怕费劲,费劲读的书往往是最有趣,是一种更深的趣味,也是一种积累,而不仅仅是消遣。所以我说要加码读书,加码读书我们中国有一个词,叫做“攻读”,攻就是进攻。攻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不加油你读不下来,攻不下来,跟攻城一样。我们说攻读,有抱着一种作战的英勇和把全身心紧张起来去读。
对于这样的阅读,我还特别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读来读去要读经典,经典是久经考验的。第二,我们要掌握足够的工具书。字典、辞典、辞源、辞海、牛津字典、百科全书。第三,如果有可能的话,读一点外文书,读一点外文书和不读外文书在精神状态上都有一点差别。就是说你变的头脑更开放,你多了一双眼睛,你这双眼睛不仅能够看得懂汉字,还能够看得懂一点外文字,你多了一双耳朵,你的耳朵不仅能够听得懂汉语,也能够听得懂外语。你多了舌头,你的舌头不仅能够说中文,也能够说些某少数民族的。
我没有认真正规学过英语,我是在1980年去美国的时候,由于在旧金山转飞机,找不到登机的登机口,所以我下决心,我说起码要学会怎么样在机场办手续。我给自己规定的那时候是46岁,每天背30个单词。我离开美国的时候,我已经在会上做很简单的结结巴巴的发言,那找登机口更没有问题。
我读过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集,也读过多丽丝•莱辛的书。我能够背诵和读一些艾米丽•迪金森的诗歌,我还翻译过约翰•奇弗的小说。我在这里吹一点牛,请大家原谅我,人虽然老了,但是人有时候压不住自己吹一下牛。2008年我最高兴是接受CCTV9主持人田威(音)的英语节目,为了这个节目我恶补了9天,我现在告诉你们实话,我也是连懵带补,他提问用40个词汇,我基本上用15个词汇很准确的给他一个回答,后来这个节目完了以后,好多人说,原来觉得你的英语还行,没想到这么棒,这是让我给哄过来的。
读书也是这样,我开玩笑,没关系反正不会上人民日报的版面。很多人都是这样,比如说他会一百个单词,他能够经常用的是30个单词,如果我会一百个单词,我会用成150个单词。我当年在新疆学维吾尔语,我把学习维吾尔语跟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模仿,我学习语言完全可以做到走火入魔。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英语我还不懂,但是我为了学习英语我可以听一个半小时的英语讲座,我当音乐听。我学习维吾尔语也是这样,有一个四岁的维吾尔农村孩子,因为我那时候在农村劳动,有一个四岁的小孩子在那儿说话,我说他说的真棒,这么小就能够说出维吾尔语,而且说的这么好,我就在想应该向他学习。其实他是维吾尔的孩子,他要是不会说那就成了哑巴了。就这样我就学成了维吾尔语。
第三,要爱书、释书、疑书。读书是一个与书、与作者互动的过程,互有发现,互有证明,互有质疑,互有补充。这就看你怎么读,早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前,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来,读书有两种:一种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一种叫做活用书,用活书,用书活。我们首先想想,所有的书都是活人写的,这毫无疑问,所有的书多多少少的、完全的,或者打折扣的记下来了他的生活经验,记下来了他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因此他是一个活的东西。我们中国共产党用我们的语言也是毛主席喜欢讲的,叫做理论联系实际。如果理论不联系实际的话,那么这个理论就是空论,也是我们党的语言最喜欢讲的一句话,叫做理论联系实际。用我个人我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意思差不太多,但是用我个性化的特点,我就说书的魅力在于它对生活有所发现。而生活的魅力之一,是能够从生活中对书有一些自己的解释、自己的发挥。
如果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讲,理论联系实际,属生活的问题。那我更愿意用一个词,就是我们有很多的生活经验,我们有很多生活经历,我们每天要做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基本上属于实的范围,都是很实在的。但是你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给你的经验找到名。“名”是什么意思?是语言的意思,尤其是概念的意思。你给书起一个正确的名称,就意味着你对这个东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的事非常多。比如说在我年轻的时候,有对交友、爱情的愿望,有时候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不是很顺利的,你心里就很不愉快,自己愿意结交的没有结交成,可是这个时候我读到了普希金的书,他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急,通过看书以后一切都会是顺心的,一切都会过去,一下子给我情感生活上小的挫折立刻就找到了名,找到了名以后就顺多了,生活也不会欺骗我了。
但是遇到这样的事也不要悲伤。比如说工作上一个挫折,工作上的一种不顺利,你自己很暴躁、很着急,你认为别人乃至于领导误解了你,这是一个很实的经验,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你读到老子的书,比如说宠辱不惊,不以大患若惊,宠辱不惊就给你找到名了。有时候我们在看到他最顺利的时候,或者你个人最顺利的时候,恰恰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些变故,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读了辩证法,读了有关的一些书,你就能够为实找到名,名的寻找是一大飞跃、一大快乐,通过这个名又达到这个新的实,这样就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我还要提出来,这是我个人的体会,凡是好的、理解了阅读,实际上都是有所发展的,它不可能完全就是按字面解释清楚,有多少人引用王之涣的诗。江泽民主席经常和美国人在谈话的时候,用到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写这首诗的时候,不可能预见他的诗被一千多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所引用,用它来谈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的关系,引用这首诗就已经发展了这首诗。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遭遇,需要和某些书本和某些文字的东西,和某些说法联系起来,使你的精神境界有所不同。
同样你要没有一个足够经验的人,你就仅仅就字面论字那很多东西就说不清楚。我举一些例子,比如说老子的《道德经》也这样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美就是美,老子的意思有了美就有了丑,但是所有批评的人就说美就是美,丑就是丑。你不要因为你美所以他变成了丑。可能是原来我不分美丑,后来我分美丑了我觉得你美了。不能说丑恶是由于美丽而产生的,从文章上解释是完全对的,老子有点强词夺理,为什么“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呢?只要你有一点经验,你都会兵败。比如说你在你的科室,你的科里有五个员工,现在要选一个最好的给他们一个月提工资三百块钱,太难了。你要每个人都涨三百没事,如果仅仅是凭一个最好的涨三百块钱,那太难了;如果同时要让你评出一个最差的减二十块钱,能够把这个科长逼的上吊。这还用举例子吗?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什么意思?并不是说今后就不许说谁美或者不美。但是任何一个好的观念,同时他也会带来一大堆麻烦。
老子早就看到了这一点,第一,我们大家都一样,这是很好的,大家都可以过日子,但是突然有了差别。第二,他会产生虚假的打扮。为了美,我们过度搞美容,这样的事情也有。这一句话你要做文字,对文字的解释你就过于理解。比如老子还说,“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 (sì)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他说会保养自己的生命,凝聚自己的生命,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说明中国古代有很多的犀牛,现在犀牛很少了,我在南非见过,说话中国那时候还有很多犀牛。到了去大战的时候,它不会受到士兵的冲击。为什么呢?老虎见了他不知道爪子往那儿拍,老虎的爪子太厉害了,拍到谁的头上谁都受不了。士兵见了他刺刀没法往身上扎。老子的意思,就要看最后的一句话“以其无死地”也就是说你没有漏出你致命的弱点。欺压群众致命,任何有了致命的弱点,他早晚就会完蛋。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就是说我们人自己有没有软肋骨,有没有软肋骨,有没有致命的弱点?正所谓明人不作暗事。
我讲了两个老子的例子,我再讲两个论语的例子。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思就是说,国家管理的比较好,一切走上正规,合乎常理、合乎规则。“知”就是“智”,他就变得很智慧很聪明,这时候他就可以说话,他可以提意见,还可以讲解学问,还可以接受咨询。“邦无道”,各个诸侯国家的政治状况非常的混乱,好的诸侯的国王死了,有人搞坏,就是这样的事情。“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说的太好了,你要学他的傻劲学不到,孔子的话说的太好了,第一你不能什么事都聪明。第二就是你该傻的时候比你该聪明的时候你还难学,这是对中国文化当中应对的各种形势,对智和愚非常特殊的一些说法。这些思路很难领会,外国人很少有这种脑筋,但是后来文化革命当中,把愚不可及当成完全相反的意思。批孔,说孔是愚不可及。
还有一句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就是说这是一种整体的感悟,它不是一个逻辑,或者是计算的结果,他不是民意测验出来的,如果要搞民意测验,那在全世界起码要搞两千个调查,问问到底喜欢山还是水,找两千多名智者,肯定有一千九百多人说喜欢水,然后又在全世界找两千多个慈善家,大多数人肯定说他们喜欢山。但是孔子肯定没有做过这样的民意测验。因为山本身代表的是一种稳定,是一种气度,山的一个总体的形象,让你感觉有份量、稳重有承担的一种力量。水是流动,是发展和变化,是自我洗涤、自我清洗,是明澈,是光亮。这些话我们要研究,你做英语翻译的时候非常困难,有人就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外国人往往会翻译成说聪明的人喜欢游泳,慈善的人喜欢登山,你无法给他讲清楚。
论语的话真是美极了。还有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现在素食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说,从人肠子的长度来看,人的肠子太短,只有吃草的动物才有这么长的肠子。但是孔子描写了一种另外的形象,他说要吃蔬菜和喝水,他也说的特别好,“不义而富且贵”他很有分寸。我常常想,如果他给我们改一些意思的话,这里面就有水份了,所以读书跟不读书是有区别的。
有时候我也跟书抬杆,抬杆是一个极大的乐趣,任何的东西都有抬杆的余地,不可能说全。比如说庄子最有名的故事,他说他走到一个地方,看到鱼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但是惠子喜欢跟庄子抬杆,庄子曰:儵(tía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为什么我今天举这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例子呢?我觉得:第一这是一本文化史的逻辑所造成的。就是在五四的时候,我们的一些先贤和先行者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沉痛的反省和批判,这个反省和批判是不能否定的,不管他说的话有多过分,但是历史的文化史的逻辑告诉我们,你仅仅去批判它,是不可能把中华的传统抛弃,抛弃了以后问题更大,使你的国家没有了灵魂,没有了历史,没有了自己的身价。全球化被批判的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全球化使一些弱视的文化丧失了自我认同,产生了认同危机,也就是丧失了自己的身份。第二,我们在一个发动革命和一个革命的高潮当中,那时候我们传统文化相对的比较强调秩序,强调平静,强调和谐,那时候我们更感觉到过分的宣扬传统文化,对发动革命,对于进行很尖锐和激烈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是不利的。
同时今天的情况有非常大的不同,今天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一个任务,是经济的建设,是全面的小康,是和谐的社会,是科学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需要最大限度的来扩大我们的精神资源,一切有利于和平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小康、长期稳定、科学发展的精神资源,都应该是我们的财富,都是我们的宝贝。所以我不主张把中华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乃至于和全球化截然的对立起来,我们正是要通过充分的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使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得更好。
还有类似的一些例子,我就讲我们第三方面的建议:我们读书的时候还要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且要有一种多取向的思路,即对待世界上的事物可以由一个思路,也可以有另外一个思路,我们要从许多方面来考虑。第三个问题和我第二个问题可能不完全的分得开,但是第二个问题讲的太长了,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说。比如说我个人比较讨论和研究一些问题,因为毛泽东主席就有一句名言,“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帝国主义者的逻辑和人民的逻辑是这样的不同。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从文字上看这句话我老觉得别扭,为什么反动派失败,为什么我也失败,你失败了半天你就灭亡了,我失败了半天我就胜利了。我想改,就是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他们也是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很多城市的斗争失败了,陈独秀失败了,王明失败了,许多的失败。所以你表面上看,如果说斗争失败了再斗争,俄语喜欢说这句话,就是从胜利走向胜利。所以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这种话正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彩之处。所以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王国维说过一句话:所有的哲学,可爱的均不可信,可信的均不可爱。这个是可信的,客观规律是无限的。你想发挥一次革命,你想做成一件什么事情,你面临着无数次失败的可能性,你会失败,你会再失败,你还会再失败,最后你才能够成功。居里夫人当然是失败,再失败然后再失败,如果她不失败他就不是居里夫人了,她把他的青春都献给了革命,甚至她的丈夫因为出了车祸而死亡了。所以这个不可爱,老失败不可爱,但可信。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个太可爱了,一直胜利,这个不可信。
毛主席还有一句话,说: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这一句话非常可爱,但是经验告诉我们,起码有两种情况,就是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迎刃而解了这是一种比较可爱的情况,是一种比较顺利的情况。但是很多情况是什么呢?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更麻烦了。举一个例子,我们国家大事要好,私人的小事要好,家族也要好,温饱问题当然是主要条件,任何家庭的温饱解决不了,你想多闹心、多饥荒,国家领导人有多大的压力?我们国家还有两亿人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是温饱问题解决了,各种次要矛盾解决了吗?没有解决。所以有时候你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说温饱问题解决了,是极大的事,温饱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更复杂的问题。
有时候我有一些想法,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从不能的思路去考虑,有时候使你对增加一个问题的立体感和丰富感。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很经典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使得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这一句话也很好,这也是我前面说的,就是以实通过读书寻找到了名。中国从明清以来,他的发展越来越停滞和缓慢,有多少爱国志士要救中国,要发展中国?这个是当时的实。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方面考虑,中国的一些实践,就是马列主义和中国相结合,使马克斯主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是在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进程。可以想想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世界上许多事情都不是单线的,有时候从A到B这是一种思考,从B到A又是一种思想,如果你给这几方面反复的思考,反复的比较,反复的对证,你对一本书的理解,你自己的思想就会丰富许多。比如说我们过去常常讲,尤其是在做人民公社的时候,“大河不满小河干,小河不满渠沟干。”这一句话当然是对的,但是我们思考一下另外的道理能否站得住,就是如果渠沟里面没有水,小溪里面也没有水,坑洼里面有没有水,那你大河怎么来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常常讲一个口号就是“富民政策”,比如说这一面的道理能够成立,那一面的道理能否成立呢?
我个人特别喜欢把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把它互相比较,让它互相影响。比如说我常常感觉到,大家知道,不管我干多少事,我的主业仍然是写小说。一个文学的感观和一种哲学的思考,再加一个数学的思维,这实在是我此生的最爱。我并没有很高的数学的修养,但是我非常喜欢数学的思维方式,它既是高度具体的,又是高度抽象的。他为自己创造了一种构建精神的境界,一个精神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面,思维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准确性、纯粹性和完整性。
比如说我最近,因为被BTV北京卫视找去,在星期天有一个我的讲座,谈老子。但是我一直就沉醉在一个想法里面,就是道德观念特别接近数学里面的无穷想象。我今天不想在这儿细讲,但是这种对无穷大的想象和思考、思维实际上也是对道德无所不包,对它永恒一个思维。你把世界上所有的数字都加在一块,它的本质就是无穷的,同时实是永恒的、无限的。
最近杨振宁先生写了一本书,他是用英文写的,是由他的夫人翻译成中文的,他说最大的遗憾,就是在那些物理的方程式面前,我感觉到这些方程式是这样的美丽,是那样的令人沉醉,那样的敬畏,但是我表现不出来。这个我就不懂了,那些方程式都有最新的发现,都是科学最新的成功,那些方程式美丽极了。杨先生因为他读了我的老子讲数学的关系,书里面还有一些讲自然科学的美丽。
今天我带的资料不全,不可能全部说,其中有两句诗是这样的:大自然把它的规律隐藏在暗夜,然后上帝说,让牛顿去吧,全世界都亮了。本来自然界的规律是隐藏在黑夜里,但是从世界上有了牛顿,当然现在不止有了牛顿,也有爱因斯坦,还有霍金、居里夫人,我不一一说了。就是说同样在一个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当中,你会感觉到那种诗意,感觉到那种美感,甚至感觉到类似宗教的一种牵扯和敬畏的一种热爱。所以说这种跨学科的兴趣,虽然不可能全部都懂,但是你能够有所浓缩和比较,能够让它有所放松,那这个人读书就读出一点趣味来。
有一份材料,因为我写过一篇文章,《莎乐美、潘金莲和巴别尔的骑兵军》,莎乐美的性格使我特别的感动潘金莲的故事,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细说了。
第四个,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教育的手段,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读书是一种风度。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读书可以是很功利的,目的非常明确的。比如说我要学汽车,我找一本关于驾驶和汽车构造的书。比如说有人要做股票,那么读一些关于证券的书这个是可以的,但是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读书积累的人,我们完全可以把读书看做一种享受。就是你的脑子里面,你原来看的很普普通通的一些事,但是到了书里面,再经过书的命名,这些普普通通的事就呈现出来了它更可贵的魅力,就呈现了它的光彩,这种例子太多了。
有时候是无的部分跟有的部分是一样的重要,你想把一个很普普通通的常识性的东西,而且是不言自明的东西,比如说一间房子里面不能堆满东西,这是一件非常明白的事情,这种不言自明的东西,把它变成了哲学,变成了如何有的高深和最诱人的思考。这本身让你感觉到老子2000多年以前他脑壳长的真好,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多书,也上不了网,也没有汽车,他连马都没得骑,骑牛,但是他思维很发达。我刚才讲数学,我最喜欢看,当故事看,对不起我数学水平很低,但是我最喜欢当书看的就是数学,后来我想这其实是一个哲学问题。
古代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暴君,他不允许别人进他的城堡,可是外地来的人每天早上都要问,说你来干什么的。如果那个人说的是谎言就要把他淹死,如果他回答的是实话就要把他烧死。后来又一个少年他就很聪明,问他你来做什么的?他说我是准备来淹死的,准备淹死的话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你如果认为他说的是谎言的话,你就应该把他淹死,可是一淹死他就变成实话了,这样就要被烧死。让我们想想,一切全称肯定和全称否定的话,都包含这样的结果。
历史上还有一个说谎辩论,意思就是说我说的全是谎话,如果我说的全部是谎话,那么我说谎本身也是谎话,意思也是我说的全是实话。如果我说的全是实话那我刚才说的全是谎话,如果我说的确实是谎话,那么我刚才说的全是谎话那也就全是实话。很多东西全肯定还是全否定就都会带来悖论。当你进入一个思量和智慧的活动之中的时候,你太快乐了,这种快乐是别的快乐所不能代替的,它比打牌快乐和吃肉快乐。所以思辨与智慧的享受,道德理想主义的享受,但是书上所描写的很多东西,往往会比生活更理想,会比实际更理想。因为书再多,他不可能把每个人每天琐琐碎碎所有的东西都写在书里,书上有时候是提纯了的一部分,已经是升华了的一部分,所以也有一种理想道德主义。
也有一种审美的快乐,真正特别喜欢读书的人,他会入迷,但是我往往不希望他会这样,但是入迷了以后他感觉什么东西都是美好的。马克斯有一句话,人类只要按照美的原则来构建自己的世界,好多东西都是美丽的。一个打球打的好的人,他打球的书也应该是美丽的,语言的享受。同样的一句话,同样的一个意思为什么有一些话说起来就那么美丽?为什么有一些话说起来就那么拙笨?就像刚才我说的,孔子讲的“曲肱而枕之”,而一个不会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他是很难说出一两句话来。世界上一些美好的语言实在太多。
而且我还要说,读书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就是我们无可否认在中国面临生产力飞速的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候,人们确实存在着一种浮躁的心态,炒作、功利、以假充真,假冒伪劣,假冒伪劣在精神层面上,在为人处事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安安静静坐下来,每天能够读上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的书,我觉得他整个精神面貌都是不一样的,他能够使自己心静下来,他能够思考一些问题,他不急于去炒作自己,不急于去争夺那些个人的利益。而且这方面我顺便说一下,因为网络非常发达,有人提出来目前网络阅读正在代替书籍阅读,我个人对读书的看法是很宽泛的,我认为浏览网络也是种阅读,我不排除浏览网络,尤其是查找,在查找书籍上都没有网络上方便,网络上不一定完全,也有一些深奥的东西在网络上查不到。但是书就不一样,因为读书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它比网络带来更高的专著、平静和思考,这是无法否认的。
我们现在有一个东西,我们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就是摇控器。比如说看电视的时候,我们很多家里会有50到60多个频道的节目,如果有机顶盒的话就会更多,会有一百多个频道。用摇控器远远一按,它有各种功能会非常的方便。但是早在90年代初期,美国就有这样的学者,他认为摇控器造成的青年人的浮躁,不专心和不负责。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由于摇控器的方便,譬如说他看电视,他会不停的更换频道。文革时期那时候我在新疆,全新疆就一台电视机,电视频道还经常会发生故障,不然就没有,或者经常会停电,那时候我的女儿五岁,还没有上学,但是她最早学会四个字,一个是停电,一个是故障。可是我那时候看过什么电视,我很清楚,比如说我看过《红雨》、《春苗》、《决裂》,但是现在有些人到处乱换台,一晚上你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看了什么,同样电脑也是这样,有时候不断在那儿更换,美国人他想的也挺绝,他说这样的话,这样乱换,造成了将一代一代新人没有几个人专注,什么他都来回的换,什么他都记不住,工作他要来回的换,房子他要来回的换,配偶他要来回的换。他说的对不对不知道,但是我至少可以从反面来说,如果你读不下书来,你的风度、教养会有一些大打折扣。书生气在中国有时候是一个贬义词,但是我觉得适当有一些书生气是可爱的,一点书生气都没有我也就只能近而远之了。
读书扩张你的心胸,增加你的想象力,对你的名是有好处的。现在我们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世界读书日”,在各个省市也在开展读书活动。我就给大家说这么多,让大家参考和交流,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此资料由学友山坡上的春风推荐上传。根据王蒙先生在人民网文化讲坛的演讲整理。版权属于原刊载单位或作者,其观点及内容的合法性、原创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由原刊载单位或作者负责,与本站无关,请学友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请版权拥有人联系本站查询稿酬。如此资料版权拥有者不同意此资料共建供中国人提高修养,请及时联系以便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