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成功修养网 >> 学友论坛 >> 正文
修养的演变
文章来源:成功修养研讨会  作者:陈仙凤  编辑:admin

我们的汉字是非常有意思的。在古代,修养的涵义是什么呢?最初,修和养是两个字。

“修”,《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修者,饰也。”造字本义是从容装饰,精心美化。通俗的说法就是梳妆打扮。后来字意经过扩大引申后,“修”开始有了修正行为的含义。

“养”,《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供养也。”造字本义是放牧羊群。说明“养”原意是喂养、供养、养育的意思。后来字意经过扩大引申和比喻引申后,“养”才有调养、培育、培养的含义。

在“修”与“养”组合成“修养”这个词语之前,与“修”组合成词语的,是“修己”、“修心”、“修身”等等。“修养”的涵义,就是从这些词语的涵义中逐渐演变而来的。

“修己”最先出现在《论语》中。《论语·宪问》中有一段文字: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子路问:“如斯而已乎?”子曰:“修己以安人。”子路又问:“如斯而已乎?”子曰:“修己以安百姓。”

什么意思呢?孔子的弟子子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君子。孔子说:“修正自己的言行,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正自己的言行,使身边的人们平安快乐。”子路又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接着说:“修正自己的言行,使所有的百姓都平安快乐。”大家看,“修己”就是修正言论,修正行为。

“修身”最先出现在《易经》中。《易经》有一段话:“不远之复,以修身也”。意思是说:出外不远就返回,来修正自己的行为。

到战国末期,“修身”的涵义开始有了新的扩展和引申。《荀子》中专立《修身》篇,着重论述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道德修养的标准以及道德修养的途径。从此,“修身”开始兼有修正外在行为和提高内在道德两项内容。

三国时期诸葛亮进一步将“修”和“养”联系在一起。他在著名的《诫子训》中提出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

“修养”一词,则最早见于唐代。唐代诗人吕洞宾在《忆江南》词中写道:“学道客,修养莫迟迟,光景斯须如梦里。死去莫回归。”在这里,“修养”和道家修行的意思差不多。

到近现代,“修养”的涵义变得更加丰富,理论修养、政治修养、党性修养、作风修养、能力修养等词语纷纷出现。

著名教育家、北大原校长蔡元培先生编写了《中国人的修养》一书,提出提高个人的修养应从修己、家族、社会、国家、职业、良心、理想、道德等八个方面入手。

上个世纪40年代,教育家朱光潜先生在《谈修养》一书中认为修养的涵义包括十六个方面:立志、处群、恻隐之心、羞恶之心、冷静、学问、读书、英雄崇拜、交友、性爱问题、青年与恋爱结婚、休息、消遣、体育、价值意识、美感教育等。

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则提出,共产党员要有八种修养: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修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处理各种问题的修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战略、战术的修养;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他把理论修养、作风修养、战略战术修养等等都纳入到了修养的内容。

到现代,著名伦理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罗国杰教授主编的《伦理学》中在谈到道德修养时给修养作了这样的界定:“所谓修养,主要是指人们在政治、道德、学术以至于技艺等方面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育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一种能力和思想品质。”把人的能力明确纳入到了修养的内容。

大家看,前辈们对修养的理解是不是五花八门的?前辈们都是专家、大师,我们也不能反对。但是,好像修养仍然没有一个精确的解释。

我国著名的现代汉语词典代表着对汉语用词解释的最权威。它的解释是什么?它将修养的含义归纳为六个内容:一、指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或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二、指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三、指思想、理论、知识、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四、学习,仿效。五、休息调养。六、指道家的修炼养性。这个解释,目前代表着理论界最权威的解释。

这个解释就是百分之百正确吗?肯定不是的。不说别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能力修养,这个解释里就没有嘛。

所以说,前辈们虽然对修养作了大量研究,但是,谁也没有总结出来一个完美的解释。

  问题在哪儿?因为大家都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解释修养的。古代没有形成生理学和心理学,古人只能从行为、思想、道德、学识等方面来解释修养。每个人的感悟不同,自然对修养的解释也就五花八门了。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