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宋缍辑录的《硕辅宝鉴》中,就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很耐人寻味:唐高宗时,狄仁杰曾经先后是大理丞、豫州刺史、洛州司马等官。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他做了宰相。有一天,武则天对他说:“你在汝南有善政,然而也有人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吗?狄仁杰说:“陛下认为他说得对,臣当改正;认为臣没有那样的过错,那是臣之幸也。至于是谁说臣的坏话,臣不愿意知道。”武则天听了很高兴,称赞狄仁杰是一个宽宏大量的长者。这种宽厚与容忍绝对不是争斗的小人所能够做到的,明知对方错了,却不争不斗反而认输,虽然自己吃点小亏,但使别人不受损。不争表面形式的输赢,而重思想境界和做人水准的高低,这样的人其实活得很潇洒。狄仁杰由于能不计小人过,不但没有丝毫损害自己的名声,反而更受到大家的称道。
在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在工作中,有不少人往往为了非原则问题、小小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谁也不甘拜下风。有时说着论着就较起真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甚至大打出手,或者闹个不欢而散,影响了团结,这是不可取的。
当自己遇到与人发生矛盾冲突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因为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而应该以一种豁达的心胸、以君子般的坦然姿态原谅别人的过错。所谓君子不计小人过。
我们所说的君子,指的是那些品行高尚的人。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他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种博大的胸怀,这种胸怀可以容纳任何小人对他所造成的伤害,可以使他更顺利地走上成功之路。
如果对事物的观察太敏锐,对人生太苛求完美,就会觉得他人全身都是缺点,不值得与之交往;另一方面,别人也会对这种过分挑剔感到难以忍受,而不愿意在他左右。所以说,君子要有宽宏的度量,不要为了一点小小的矛盾就耿耿于怀,揪住不放,也不要自命清高,要能够忍让,能够接纳世俗乃至丑恶的事物,这就是“君子不计小人过”的实质。
如果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对别人求全责备,对有缺点和过失的同事吹毛求疵,就难免常常被一些无原则的纠纷所困扰,在一些枝节问题上与别人把关系搞僵,使得自己举目无友,常受“夹板气”。
不苛求于人,重要的一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曾说过“所恶于上,毋须使下;所恶于下,毋须以事上。”这里专门讲了上下级之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既然对上级领导的某些做法不满意,就不要以此来对待下级;既然对下级的某些做法不满意,就不要以此来对待上级。这完全可以作为我们为人处世遵循的一条准则。
现实中不少人常常对他人的缺点或不足“明察秋毫”,并把它作为一种谈资,什么某某性情急躁,太不稳重;某某为人圆滑,不可深交;某某骄傲自大,瞧不起人;某某不好学习,没啥发展等等,言语之中不无贬斥或挖苦,甚至有的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可是,当听到别人谈论或批评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时,总觉得别人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这不正是“观人之失易、观己之失难”的表现吗?
患有此毛病者,缺乏自知之明,总是自以为是,遇事不是反求诸己、薄责于人,而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见到别人的一点失误就大惊小怪,惟恐天下不乱,而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却心安理得,泰然处之。
自然,这样今天道张三的短,明天论李四的错,结果搞得人际关系紧张,领导和同事都对你冷眼相看,避而远之。
《东周列国志》里有一个“灭烛绝缨”的故事,也很值得我们借鉴。故事说的是楚庄王打了胜仗,在宫中举行盛大宴会,招待文武百官,直喝到日落西山,兴尚未已,庄王命掌灯继续欢饮。当大家带几分醉意的时候,庄王把他最宠爱的许姬叫出来为大家敬酒。突然,一阵风吹灭了堂烛,宫中漆黑一团。席上一人见许姬美貌异常,趁黑灯瞎火之际,暗中扯她的衣裙,拉她的手。许姬倒也厉害,她左手绝袂,右手顺势将那人的帽缨揪下来。许姬取缨在手,趋步走到庄王跟前,附耳奏道:“妾奉大王命敬百官酒,其中一人无礼,乘烛灭,强拉妾袖。妾已揽其缨在手,大王快命人点烛,看看是哪个小子干的!”庄王听罢,急命掌灯者:“切莫点烛,寡人今日要与诸卿开怀畅饮,大家统统绝缨摘帽,喝个痛快。”当莫名其妙的文武百官皆去缨之后,庄王才命令点烛掌灯,于是,那个调戏许姬的人便被遮掩过去了。
散席之后,许姬不解地问庄王:男女之间有严格的界限,况且我是大王您的人。您让我给诸臣敬酒,是对他们的恩宠。有人竟敢当着您的面调戏我,这是对您的侮辱,您不但不察不问,反而替那小子打掩护,这怎么能肃上下之礼,正男女之别呢?庄王笑着说,这你妇人就不懂了。你想想,今天是我请百官来饮酒,大家从白天喝到晚上,大多带几分醉意了。酒醉出现狂态,不足为奇。我如果按你说的把那个人查出来,显了你的贞洁却冷了大家的场,让君臣不欢而散,那可不是我举办这个宴会的目的。许姬听了庄王的一番道理,十分佩服。从此,后人把这个宴会叫做“绝缨宴”。
调戏君主的宠姬,无疑是对君主的羞辱。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谁要是犯了这方面的罪过,是在劫难逃的。楚庄王能够原谅属下的不轨,还想方设法替他打马虎眼,确实是有胸怀和度量的。
楚庄王这一招,收到了绝好的效果,两年后,楚师伐郑,前部主帅襄志的悍将唐狡,自告奋勇率百余人充当先锋,为大军开路。唐狡力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使楚军进展顺利。庄王嘉奖襄志,襄志说,这都是副将唐狡的功劳。庄王令厚赏唐狡,唐狡不好意思地说:“我怎么还敢讨赏呢?‘绝缨宴’上牵美人衣裙的罪犯就是我呀!蒙大王昔日不杀之恩,今日才舍命相报。”楚庄王感叹,如果当初明烛治他的罪,今天怎么会有人效死杀敌啊!
从上面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楚庄王能顺利平定内乱,夺取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他的宽宏大量,善于笼络部属不无关系。
当林肯参选总统时,他的强敌斯坦顿想尽办法在公众面前侮辱他,又毫不保留地攻击他的外表,故意让他窘困。尽管如此,当林肯获选为美国总统时,需找几个人当他的内阁与他一同策划国家大事,其中必须选一位最重要的参谋总长,他不选别人,却选了斯坦顿。
当消息传出时,一片喧扰,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人跟他讲:“你选错人了吧!你不知道他从前如何诽谤你吗?他一定会扯你的后腿,你要三思而后行啊!”林肯不为所动地回答他们:“我认识斯坦顿,我也知道他从前对我的批评,但为了国家前途,我认为他最适合这份职务。”果然,斯坦顿为国家以及林肯做了不少的事。
过了几年,当林肯被暗杀后,许多颂赞的话语都在形容这位伟人,然而,所有颂赞的话语中,要算斯坦顿的话最有分量了。他说:“林肯是世人中最值得敬佩的一位,他的名字将留传万世。”
一朵刺玫瑰,尖酸刻薄的人看到的只是那根刺,而善于宽容对方的人眼中的是鲜艳的花朵。如果把玫瑰换成“小人”的话,同时把这根刺换成这个人的缺点,那么,眼睛盯着花下之刺的“君子”就只需责备而看不到“小人”的优点,而看到刺上有花的“君子”,则能宽容小人的冒犯,正确认识他。
(免责声明:此资料由学友谦谦推荐上传。原刊载及作者未知。版权属于原刊载单位或作者,其观点及内容的合法性、原创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由原刊载单位或作者负责,与本站无关,请学友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站为公益网站,所有资料均实行零稿费。如版权拥有人不同意此资料供中华民族提高修养,请及时向本站申诉。本站接到申诉后即删除此资料,以免侵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