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成功修养网1 >> 学友论坛 >> 正文
勤行早早:享受你的奋斗过程
文章来源:学友推荐  作者:未知  编辑:admin
   

  两个和尚走在江边,他们看到几只逆水而游的鱼,小和尚说:“这些鱼真傻,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 老和尚说:“它们正在享受快乐呢 ” 小和尚嘟囔道:“明明很辛苦,怎么会快乐呢?” 老和尚说:“它们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呀。” “顺水而行,不是更安逸,更舒适吗?不是可以享受更大快乐吗?”小和 尚反驳道。 “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老和尚指着漂流在江面上的黄叶说,“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随波逐流,才会享受这种安逸和舒适呀。”

    中国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张宁,1994年就开始代表国家队出战,虽然一直在国家队,但状态不是很理想,只能在国家队任第三单打。2004年在她29岁“高龄”时,她却达到了运动生涯的巅峰,取得了奥运会单打冠军。记者问她状态如此之好的原因。她说:“以前我是为取得好成绩而训练、比赛,现在我是喜欢羽毛球运动,我能够享受训练和比赛。当注重过程了,你就会赢得这个比赛。”从张宁的成功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过程与结果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不懂得享受过程,就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懂得享受过程,才可能会有好的结果。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奋斗着、快乐着,偶然达到一个目标,成功固然喜悦,但真正让自己有所收获的还是奋斗的过程。人在奋斗的过程中,享受着个人价值的实现、享受着生命的充盈、享受着进步的快乐,这样的人生境遇怎能不使人沉醉?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哈罗德•品特还是孩童时,就常常幻想自己成为萧伯纳那样优秀的剧作家,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剧本,但却进步缓慢,常常受到别人的挖苦和嘲讽。父亲为使他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就问他:“你为什么喜欢写作?”品特说:“我想成为像萧伯纳那样伟大的剧作家。”父亲又问:“你快乐吗?”品特说:“我非常快乐,而且我很享受读书和写作的快乐过程。”父亲说:“你非常快乐并且享受着追求事业的全过程,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你又何必非要成名呢?”品特终于明白,干着自己喜欢的事,虽然有时不被人理解,但只要内心充实,享受奋斗的过程就是幸福,就是成功。哈罗德•品特就这样在享受着自己奋斗的过程中,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一个人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先不必问结果,先学会享受追求成功的过程。有时我们就是太注重结果,还未开始行动,已然患得患失,结果使自己身心俱疲。其实对成败的过分关注,反而会有害目标的达成,不如像品特那样专注奋斗的过程,享受奋斗的过程。以这样的心态行事,成则不会骄逸,败也不会颓丧。

    成败取决于奋斗的程度。能够在奋斗过程中充分享受快乐的人常常是最后取得成功的人。他们在充分享受奋斗的过程时,倾全力于其中,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机会,因此他们往往会成为受成功垂青的人。享受奋斗过程的人,既能得享其间的快乐和幸福,还能得享成功之神的眷顾,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盲人路易斯·布赖勒。他于1809年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小镇。3岁时,有一天他在父亲的店铺里玩儿,当他捡起一个尖工具时不小心跌倒,从此双目失明了。

    过了几年,布赖勒进入了巴黎一所盲人学校,在那里他学会了靠双手摸26个字母读书。这些字母的宽度与高度均达数英寸。这是盲人阅读的原始方法。由于每个字母都很大,很短的一篇文章就得几本书,每本书都重达8~9磅。

    后来布赖勒成了这个学校的教师。他想为盲人寻找一种更好的读书方法,但这事很不容易。有一天他回到家里对父亲说:“盲人是世界上孤独的人,无数的事物,我都看不见也感觉不到。惟有书本才能解放盲人。”

    一天,布赖勒和一个朋友坐在餐馆里,这个朋友给他读一篇文章,内称法国一位陆军上尉能在黑暗中写字,这个上尉称之为“夜间写作”,它是用“点”和“横画”组成的一套方法,因为点与横画在纸上微凸,盲人用手可以摸到。布赖勒听了之后,马上意识到这是盲人学习写字的好办法,也正是他长久以来所希望与等的突破。这成为他生活中的转折点,也是许多盲人生命中的转折点。

    第二天,布赖勒就和他的一位朋友去拜访那个上尉,询问书写方法。上尉解释说,他是用一个工具在厚纸上做点与横画。人们能在纸的另一面触摸到它们。他用某一记号代表一种事物,而用另一些记号代表其他事物。这个上尉所用的工具,正是布赖勒弄瞎自己双眼的那种东西。

    布赖勒确信自己能发明一种帮助盲人读书的方法。他的目标是要给盲人提供更好的书本。他日夜工作,确定新的设想。寻求盲人学习的方法。

    经过无数次用不同方法在纸上做点与横画的试验之后,布赖勒终于创造出一种简单的办法:他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刺了6个洞,排列在不同的位置上,通过这6个小洞,他可以进行63种不同的组合,还有表示标点符号的组合。不久他就用“布赖勒方法”写成一本书。

    起初,人们不相信他的办法能在现实中使用。有一次,布赖勒当众表演了在纸上做孔写字,达到可以跟上另一个人给他口读的速度,然后他再把写的内容全部念出来,但是他们不相信他,他们说这是不可能的,并说布赖勒早就把别人念给他的这一段话记在脑子里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不相信布赖勒,没有一个人听他的话,于是他很灰心,身体也开始衰退。但是,尽管处在失望之中。他仍尽一切努力,用他的全部时间去改进他的发明。

    布赖勒终于设计出一套数字与音乐的记号。有一天。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在大庭广众精彩地演奏钢琴。听众个个兴高采烈表示感激。这个女孩弹完后站起来说大家不应该感谢她,而应该感谢布赖勒,她说是布赖勒使她学习音乐与弹琴成力可能,她告诉大家,布赖勒现在病重,恐怕不久于人世了。

    事过多年之后,人们对布赖勒开始感兴趣。报纸纷纷报道他的事迹,政府也对他发明的盲人读书法开始重视。布赖勒的朋友们到他家里传达这些消息,布赖勒听后哭了起来。他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三次哭泣,第一次是当我双目失明的时候,第二次是当我听到‘夜间写作’的消息,现在第三次哭泣是因为我知道我没有虚度年华。”几天之后布赖勒不幸与世长辞了,年仅43岁。

    布赖勒要给盲人提供阅读的梦想实现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不停地奋斗,那么奋斗的意义究竟何在呢?奋斗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享受人生。怎样才能在奋斗的过程中享受人生呢?我认为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而后踏踏实实地为之去努力。

    1、若想领略人生,须得炼就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和一颗感恩的心。 

     奥古斯特·罗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若想享受人生,须得拥有自信乐观的心。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曾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如果我把这两位哲学家的话稍作修改,那就是: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我,你不可能两次看到同一个我。于是,你就会发现,自己果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能成为世界的独一无二,我们不应该为之骄傲为之自豪吗?上帝是公平的,他没有给拿破仑让.雷诺的面貌,但他却给了他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他没有给奥巴马白种人的血统,却给了他作为美国总统的智慧;我们也一样,上帝没有给我们别人所拥有的某些东西,但他肯定给了我们别人所没有的某些东西。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心存敬畏,自信地、乐观地、诗意地栖居在我们的星球上。人一旦自信乐观,就不会蝇营狗苟、患得患失,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身的潜力了。三毛曾说过:一个不欣赏自己的人,是难以快乐的。同样地:一个不自信、不乐观的人,也是难以快乐和难以有所作为的。

3、要想成就人生,须得从小事做起。

    一犹太父亲与儿子远行,路上看到一块铁,父亲让儿子捡起。儿子懒得弯腰,装作没听见。父亲自己捡起了这块铁,路过城镇的时候用这一块铁换了3文钱,然后又用这三文钱买了18颗樱桃。父子两人经过荒野的时候,儿子又渴又饿,于是父亲在地上丢下一颗樱桃,儿子慌忙捡起来吃,父亲边走边丢,儿子弯了18次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屑于做小事,你必将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人的一生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路,还有一条是想走的路。只有走好了必走的路,才有资格选择想走的路。,走不好必走之路这条路,你自然就没有机会选择自己想走的路。要走好必走之路,就需要我们耐心于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这个过程需要恒心与毅力,但一旦迈过了这道坎,想走的路就摆在你面前了。

    4、若想主宰人生,须得心胸宽广一点、为人大气一点。

    毛泽东很大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普京很大气:给我20年,我还俄罗斯一个奇迹;阿基米德很大气: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整个地球。

    主沉浮、造奇迹、翘地球,我们曾经有过这样一丝念头吗?是不是觉得自己太过于渺小,不可能实现如此宏伟的目标呢?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关键是你有没有想的勇气和做的决心。如果每一个人都只想着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然后买一套房子,娶一个妻子,生一个孩子,那谁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呢?我们可以把这些作为人生目标的一部分,但绝对不能是人生目标的全部,应该把改变中国,改变世界、推动人类进步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其实推动人类进步也并非那么遥不可及,乔布斯改变世界靠的是苹果,马克思改变世界靠的是思想,牛顿改变世界靠的是牛顿定律,袁隆平改变世界靠的是杂交水稻。所以,能够改变世界的人并非得有三头六臂,只需在某一个领域干得杰出,干得出类拔萃,自然就能改变世界。乔布斯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

    5、若想充实人生,须得善于学习、不断积累。

    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所以,为了让自己面目可亲,言辞有味,我们必须不间断地学习。世间任何东西都有可能失去,唯一不会失去的是装在你大脑里的知识。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如果不学习,那么你必将滞后于时代的步伐,我们每天都在学,但到底学到了多少,悟到了多少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进行提炼,咀嚼,从而内化为自己精神财富的一部分。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肯定善于积累,而随时记录自己的所学所想则是一个让我们受用终身的好习惯。我们要善于把生活当中一些好的东西随时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你学习过程中一些精华的东西就保存下来了,厚书就是这样读薄的。懒于学习的人,实际上是在选择落后,选择离开。

    6、若想诗意人生,需得修身养性。

    表情是瞬间的容貌,容貌是凝固了的表情。相由心生,你的心是什么样子,就会在你的表情上体现出来,久而久之,这种表情就重塑了你的容貌。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传统文化:看相。有人说这是迷信,实际上,这并非毫无依据的。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个人一脸福相,这个人贼眉鼠眼,这个人很猥琐等等。为什么人家一看你的脸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呢?就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内在的个性迁移到了我们的脸上。怎么让你的面善起来呢?我们必须学会修身养性,学会包容,学会礼让,学会君子之道。只要你内心向上,向善,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面善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有些人有一些不良的爱好和习惯,这种爱好和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你的容貌。我们都是爱美的,光修饰外表是治标不治本的,要让自己散发出由内而外的美,你就必须内修其心,外饰其美。只有美化了自己的内心之后,恰到好处的外表的修饰才会为你锦上添花,从而使你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要想修心,先必须摆脱掉那些危害身心健康的东西,培养一些有益心灵、受用一生的习惯和爱好。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而那些坏习惯,就像一堵玻璃墙,把我们与成功隔离开来,让我们只能看到成功近在眼前,却总是无法触及。一个人的一生是上帝的恩赐,我们应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脚印,这样,当你离开人世的时候,才会毫不后悔地说:这个世界我曾经来过。

    人的一生很短暂,容不得你有太多的蹉跎与犹疑,趁着年轻,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吧!无奋斗,不人生,慵懒的人生不叫人生,叫苟且偷生。既然我们都有机会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足迹,那就不妨把脚印留深一点,而后留给世界一个优雅而高贵的背影。

    生命只是一张没有回程的单程车票。在这趟生命的旅行过程中,谁也不知道下一站是杨柳清风,还是冰天雪地!顺境也好,逆境也罢,我们唯有满怀激情去迎接一个个未知的挑战,风平浪静时闲庭信步,惊涛骇浪中搏击长空。既然上苍只赋予我们一次生命,我们就该让这仅有的一次生命过程最大限度地放射出光彩,是春花就在春天绽放娇艳,是冬梅何不在冰雪中傲然挥洒清香?为萧条的季节增添几许勃勃生机,即使是昙花一现的短暂,也要努力绽放那美丽的瞬间。不能去享受过程的快乐与精彩,那就叫年华虚度,因为人生本就是一个追逐与体验的过程。

    人生是生命的过程,就像一棵树,风来了,雨走了,在一个个四季轮回中成长,生长时是绿色,成熟时是嫣红,最终走向凋零的枯黄,有谁敢说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其实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要有一些所谓伟大的人生目标,要干一些所谓的大事,而在于你人生追求努力的过程。年轻的时候我们都容易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认为过程是手段,结果是目的,没得到好的结果就是失败。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也渐渐明白了过程是漫长的,结果是短暂的,人生就是一种过程,人的结果不就是死亡吗?享受人生也就是享受人生的过程。我们不能为了“短暂”而放弃过程的享受。

    现今眼目下,物欲横流的世界,纷纷扰扰的现实时刻都在迷惑着人们的眼球,欲望加快了人们前进的脚步,因为不远处的鲜花和掌声正在招手,不容我们去欣赏周遭的风景。当你攫取了满怀的鲜花时,突然发现原来路边的盈盈小花更加惹人爱怜,然而你已没有机会再回头去观赏它的淡雅。毕竟生活不是速度的竞赛,更不只需要鲜花,假如我们学会放慢生活的舞步,享受一下“走路”的过程,或许路边会有野花点点,会有青草一片,细细品味生命的乐趣,充分享受过程的美好,或许你会听见花开的声音……

    现在社会生存压力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大,得失心态过于严重。如何释放自己这种心理因素,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学会享受过程之美,是一个好的心理方式与生活态度。要知道:任何事物的过程,都是一个个的结果串连起来的。我们对任何事情的付出,不要局限在或者狭义的追求一个回报上。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去对待你的人生,你就会获得不同的体会与感受。

    人生一世,最终都要归于尘埃。如果我们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就会拥有一个精彩的生命过程。享受奋斗的过程吧,那也是一种生活的体验,也是一种活着,一种让生活发出光和热的更积极的生活方式。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奋斗、追求的过程中,快乐着、幸福着度过自己的一生。

    (免责声明:此资料由学友勤行早早推荐上传。原刊载及作者未知。版权属于原刊载单位或作者,其观点及内容的合法性、原创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由原刊载单位或作者负责,与本站无关,请学友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站为公益网站,所有资料均实行零稿费。如版权拥有人不同意此资料供中华民族提高修养,请及时向本站申诉。本站接到申诉后即删除此资料,以免侵权。)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