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wl 作者:cgxy 编辑:admin |
陈光标,1968年7月出生。江苏泗洪人,祖籍安徽。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1996年创立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000年组建江苏黄埔投资有限公司。多年来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从事大量社会公益活动,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8.1亿,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被资助人数20万多万人,2007年度捐赠总额达1.81亿元。 陈光标连续三年进入中国慈善家排行榜前十位,目前是全国最年轻的慈善家。连续四年荣获“中华慈善奖”,2008年12月更被授予“中华慈善奖特别贡献奖”。2009年1月20日,被誉为中国经济领域“奥斯卡”的2008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揭晓最终名单,中国首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日前刚刚荣获“中国慈善奖特别贡献奖”再次盛誉加身,荣获2008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首榜大奖,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年度经济人物之一。 正如颁奖词所言,“他是民间发起抗震救灾的第一人,同时向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他奋战在灾区一线的身影成为一个标志、一个符号,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感,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凝聚力。他多年来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8.1亿,受资助的人数达30多万人,并连续四年获得中国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 评委会专家组也认为:“陈光标总能给人以一种向上的、人的精神品格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体现在陈先生身上则是他对“富而有德,德富财茂”理念的坚守,是他长期以来对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身体力行。执着于企业社会责任和慈善文化的陈光标缔造了2008年度最佳商业模式,让我们在经济的冬天里感受到了春天的希望”。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授予陈光标先生“名誉院长”称号,他还担任全国71个市、县荣誉市民,36个市、县高级经济顾问,51所中小学名誉校长。 曾获中国慈善排行榜最高奖项“最具号召力的中国慈善家”称号。2009年6月29日,陈光标荣获“国际慈善功勋人物奖”。 个人履历 1985年9月-1990年6月 南京中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 1990年7月-1992年3月 南京中医学院门诊部、南京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工作; 1992年3月-1994年8月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应用开发中心副主任; 1994年8月-1997年3月 南京红光医药公司办公室主任; 1997年3月-2003年4月 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公司董事长; 2003年4月至今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9年9月- 2001年3月 南京大学商学院学习,获工商硕士学位; 2008年9月至今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攻读EMBA学位。 慈善之举 1996年创业之初,陈光标就开始投身于慈善捐助之中。那年陈光标刚刚创立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公司,一年的营利不到20万,就拿出了3万元资助了一个安徽的白血病患者。 2002年以来,陈光标领导下的江苏黄埔向南京市公安消防局捐助近千万元,用于消防公益宣传。2003年“非典”期间,陈光标又向江苏省医疗机构捐赠了800台远红外线温度检测仪和200万元现金,用以支持抗击“非典”事业。 2004年底,东南亚发生海啸,向海啸灾区捐出了300万元。 2009年,陈光标捐款1.3亿建了南京防灾减灾培训中心。而他的黄埔集团有很多部门就设在这个装修豪华的中心,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办公室,和挂满了锦旗、奖章和奖杯的荣誉室。 2010年4月 企业家陈光标派人在西宁购得21台二手吊机、推土机及挖掘机等救援装备,驱车前往玉树县开展救援行动。同时陈光标表示,此后还会再捐两三百万用于建学校。 2011年3月 根据2010年的胡润慈善榜,陈光标在2009年的捐款总额高达3.25亿元人民币,位居中国第四;陈光标去年身家达30亿元人民币,在胡润财富榜排名第340;到2010年初为止,他的捐款总额超出10亿元人民币。 2005年7月中央电视台一则关于青海玉树学校贫困的消息深深刺痛了陈光标的心。他当即赶到玉树,开始捐款帮扶。到 创业经历 陈光标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天岗湖乡,那是一个以“穷困”闻名的地方。靠种地为生的父母生养了5个孩子。 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困,从1968年出生到1978年,他几乎没吃过肉,甚至没有吃过一片完整的馍、一块完整的饼。在陈光标两岁的时候,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家庭极度贫困,先后饿死,这给童年的陈光标带来了对饥锇的恐惧记忆,这种恐惧的记忆唤起了陈光标“靠自己改变命运,一定要脱贫致富”的想法。 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一块多钱的书本费也是东家两毛、西家三毛钱凑起来的。父母亲借了钱之后就常念叨,等鸡下蛋后卖掉还债。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陈光标10岁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对创业致富的探索。那时,正在上小学的陈光标,利用中午放学时间,用两只小木桶从二三十米深的井中取水,再用小扁担挑到离家1公里的集镇上叫卖,“一分钱随便喝”,家乡许多人至今还记得当年陈光标挑着水桶沿街卖水的情形。当时,靠卖水一个中午放学的时间能挣个2-3毛钱,这大概相当于当时村里一个成年人半天的工钱了。童年的陈光标背负着生活的苦难,同时也背负着对未来的希望。 不甘于向贫穷低头的陈光标开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向命运抗争,年少的他开始不断找寻致富的途径。十三岁暑假的时候,陈光标开始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去卖冰棒。后来,陈光标又做起贩粮的买卖,从开始的骑自行车贩粮到用拖拉机贩粮;从一天赚个5、6元钱到一天能挣到300多元钱,陈光标在致富路上尝到了甜头,17岁那年暑假结束的时候,陈光标挣了两万元钱,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陈光标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逐渐显现了经商的才干。 商海既有机会也有陷阱,心地善良的陈光标在经商过程中也曾被骗过。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光标认识了一个在车站旁的淮阴小商品市场做生意的温州人,两人决定在一起做棉鞋生意,那是陈光标第一次决定与人合伙做生意。当时,忠厚的陈光标先行支付了3万元的货款,可是等货发过来,才发现那些货全是伪劣产品,鞋底全是硬纸板糊的,晴天还看不出来,一到雨天鞋底就全烂了。这一次陈光标把辛苦几年挣来的钱全赔了进去,当时心疼得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这一次挫折并没有吓倒陈光标,几天之后,他又重新振作起来,从自己的老本行贩粮生意重新开始。没有本钱收粮,陈光标只能暂时赊欠着,而凭借着当年做生意留给乡亲的诚信形象,家乡的老百姓都愿意把粮食赊给他,“卖了再给钱,咱信得过你”。多年以后,当陈光标回想起这段往事时,总是眼含着泪水,他常说,正是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才有了他今天的成就。 陈光标扭转了危机之后,又相继跑过客运运输、贩过花生,生意虽几起几落,但却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与失败磨炼了陈光标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正是这一点后来成就了陈光标,使他在以后的商战岁月中面对大潮翻涌都能从容应对。 在从商磨练的同时,陈光标并没有荒废他的学业,他做生意都是利用课余或是节假日的时间,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自学习惯。1985年,陈光标考入南京中医药学院,毕业后,带着对家乡发展的热情,陈光标还是毅然回到了家乡创业。 1991年,22岁的陈光标离开家乡,再次踏上了到省城南京创业淘金的征程。 可几个月下来,陈光标并未找到创业的捷径。握着渐渐瘪下去的口袋,陈光标站在南京的街头,紧咬牙关,每天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放弃”,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舌头都咬破了,鲜血直流。陈光标暗暗发誓:“一定要成功,否则,死也要死在外头”。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使陷入困境的陈光标重获生机,也由此掘得了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陈光标于2003年创办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变废为宝。多年来,陈光标领导江苏黄埔公司诚信做企业,守法经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并投身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敢为人先,成为民营企业家回报社会的排头兵,至今已累计捐赠款物超过9亿元,位居中国慈善家前列。陈光标还积极推动慈善理念的传播,提出“投身慈善乐在其中”,“慈善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信仰”等慈善观念,高调做慈善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大力弘扬,能带动更多的和他一样的富人加入到行善的队伍中来,带动全天下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以各种方式来表达善意。 “我一眼就看出这个仪器的缺陷,改造后会更受欢迎”。 大学毕业后,陈光标开过拉面馆,摆过地摊,但一直都不成功。没有混出名堂的他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回老家,生怕被别人看不起。“1996年以前我都是晚上等天黑透了才敢回家,怕人家看到,回家后就看一眼父母,早上天没亮就走了。” 机会终于来了。 一次,陈光标来到药店闲逛,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袖珍式的仪器在反复询问,他立即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这是一个新近上市的耳穴疾病探测仪,把两个电极夹在耳朵上就能测出身体哪个部位有病。陈光标灵机一动,他想:这个疾病探测仪好是好,就是没有直观性,如果能让患者直观地看到探测结果,那一定会大受欢迎。决定了就要干。 第二天,陈光标手里拿着随身仅有的3000元钱,请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和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专家提供指导,按照自己的想法给耳穴疾病探测仪做简单的改进,安装上显示器外壳,输入生理图像,患者只要手握仪器的两个电极就能在显示器上直观地看到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疾病。 这个后来被陈光标命名为“跨世纪家庭 CT”的新仪器,不但获得了国家专利,而且一上市就广受好评。就这样,一个原本简单的疾病探测仪,经过一番创新之后,立即身价倍增,从原来100多元的样机改装后卖到了8000多元。新仪器研制成功后,陈光标已经没什么钱了。那时正是八九月,为了节省开支,陈光标花15元钱买了一个被子,一张细席,露宿在南京街头,每天白天在路上用仪器为患者检测身体,晚上就睡在新街口金陵饭店旁的邮电局走廊上,清晨早早起来,花两角钱到原来老新百门前的公共厕所里用自来水洗脸、刷牙。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季,陈光标顶着烈日,冒着40度多的高温,在新街口路边为人检测身体,时间一长,皮都晒出泡来,但陈光标始终咬牙坚持着。当时,每检测一位患者收2元钱,一天可以收入200多元。2个月以后,陈光标已经挣到一万多元。不久,陈光标租了房子,开始生产销售“跨世纪家庭CT”,并在旁边的安徽做电视广告,打开了安徽市场,仅邻县五河一县就卖了一百多台。陈光标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智慧和艰苦卓绝的精神终于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慢慢地产品打开了销路,每天有两三百个人排队等着看病。瞅准商机的陈光标立即申请了专利,将仪器命名为“跨世纪家庭CT电子疾病探测仪”。1997年,陈光标终于掘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他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首家公司——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第一年我从公司全部20万元利润里拿出3万资助了一个安徽的白血病患者;第二年,公司盈利60万,我又拿出28万为家乡修建了一条4.8公里的乡村公路。” 1997年以后,陈光标的事业开始渐入佳境。第二年,一次山东泰安之行,使陈光标发现了人生的第二桶金。当时的泰安盛产灵芝,而且价格较低,200元一公斤,对治疗慢性病有良效,陈光标敏锐的目光发现其中大有商机。 “灵芝好是好,可食用不方便,如果能磨成粉,制成胶囊服用就方便多了”,带着这个令自己都兴奋的想法,他敲开了南京大学和省各大医院专家的大门,请南京大学专家做广告策划,再请医院做临床报告。拿到生产许可证后,他又筹款到上海买了6台胶囊生产机,再赴山东泰安大量收购灵芝粉,回来制成灵芝胶囊销售。这样一来,200元一公斤收来的灵芝制成胶囊后,售价达到2000元一公斤,这使陈光标收益颇丰。而更令陈光标感到高兴的是,他开发的“灵芝胶囊”项目促进了山东泰安的“灵芝经济”,带富了一方百姓,泰安市政府还因此颁发给陈光标特殊津贴。 2000年,陈光标组建了江苏黄埔投资集团,刚开始主要业务是收购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整合、盘活再出让,后来的一次机会,使他对循环经济发生了兴趣。当时南京为迎接世界华商大会,江苏展览馆旧馆需要拆除,南京市领导找到陈光标,问他愿不愿意接手,陈光标表示愿意试试。结果一接手才知道,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富矿,废旧的钢材可以卖给钢铁厂,报废的车胎可以清洗切块机成粉做塑胶跑道和农用车胎等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利于环保。以后,陈光标又将这一循环经济模型,移植到废旧家电、电脑、生产设备甚至高速公路设施方面,在为自己带来倍增效应的同时,陈光标找到了自己价值所在:“创造不止、回报社会”。他认为,捐款捐物是一种慈善,而搞好环保,搞好循环经济,造福社会和子孙后代也是一种慈善,他决心做一个慈善家,用多种方式报效社会。 目前,陈光标的江苏黄埔投资集团已涉及新型材料制造生产、再生资源利用、房地产开发、青少年国防教育、电厂配套设施生产、以及智能识别系统研发等诸多产业,并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立志成为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的发现者和创造者。2005年黄埔投资集团荣获“中国诚信示范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成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今年集团公司营业收入有望达到90亿元。 慈善语录 慈善不是一时一地的“阵地战”,慈善是长征,而且永远没有终点。但慈善不是苦难的长征,而是快乐的长征。慈善不分民族,不分国界,不分信仰。捐赠者快乐,受捐赠者也快乐,在慈善长征的路上,一路都是欢声笑语。活在人们尊重中的慈善家,比孤独死在存折单上的守财奴光荣、伟大。 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 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作为一名企业家,有责任和义务去回报社会。 在救灾第一线,我一分钟都不想停下来,一停下来就觉得愧对灾民,就想哭。 我愿意带100个孤儿回江苏,发动江苏的民营企业家来共同认养,重新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庭。 你说我沽名钓誉也好,贪图名誉也罢,我都认了。 我就要高调做善事,如果你不服你来做,你来和我争“中国首善”这个称号。 当你手指指着别人,3根手指在指向自己的时候,问问自己做了哪些事。 没有哪个企业家会因为做善事把企业做垮。表面上,做善事花了钱,好像亏了,其实我认为不但不亏,反而赚了。一个企业家做了善事,并且长期行善,合作伙伴、政府和社会大众都会提高对这个企业家的认可度,合作会更加愉快。 一个人活着如果能影响更多的人,并能使更多的人活得更好,这样的生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生命,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生命。 (免责声明:此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刊载单位或作者,其观点及内容的合法性、原创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由原刊载单位或作者负责,与本站无关,请学友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此资料版权拥有者不同意此资料共建供中国人提高修养,请及时联系以便删除。)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案例 | ||
没有相关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