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凤凰网 作者:林伟等 编辑:admin |
记得有这样两句廉政格言,第一句说的是:太阳在选择中上升,流星在选择中下沉,人生的辉煌和沉沦,常常取决于一念之间;第二句说的是:从公仆到贪官只是一念之差,从功臣到罪犯只有一步之遥。这两句廉政格言用在陈渔身上,还是很贴切的。 据报道,陈渔生于湖南省炎陵县,毕业于南方一所名校。在大学校园里,陈渔获得了“省三好学生”、“优秀大学生”等荣誉。2008年10月,重庆市江津区面向全国公开招收选拔22名处级领导干部时,33岁的陈渔以其不同凡响的的奋斗经历跻身这22名处级领导干部之列,并以出色的考试成绩让选拔者们眼前一亮。入选江津之前,陈渔身为深圳规划设计院城市设计所所长,其名字被列入深圳市政府专家库。 当时的《重庆晨报》曾以《江津区全国公招专才,深圳专家举家来投奔》为题报道陈渔,称他是“想把自己的规划设计成果从纸上变成现实”。而在参加了重庆江津的公招考试,并如愿考入江津区规划局后,陈渔变卖房产举家迁入江津。这足以表明他要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和壮志。 2009年3月,才34岁的陈渔当上了重庆市江津区规划局副局长,同年9月14日开始主持规划局工作。 然而,值得留意的是,2010年11月14日,陈渔因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2011年3月16日《法制日报》报道,被告人陈渔(化名)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重庆市荣昌县人民法院承办法官对被告人陈渔宣布完判决,陈渔向法官弯腰鞠躬时轻喟出一声:“真好像是一场梦。” 掐指算起,陈渔自主持规划局工作至公诉,仅有短短的14个月。借用陈渔的话说,这能不像是一场梦吗? 2010年10月,办案机关在掌握了陈渔收受古某4000元财物的线索后,在对其进行讯问时,陈渔主动交代了收受他人财物5万余元的事实,荣昌县检察院随即立案侦查,并于 下面这些事儿是检察机关查清的:2009年下半年,在“金江港湾”工程的一次审批会议上,身为规划设计专家的陈渔非常赞赏该工程的设计公司方案,说是看得出专业知识比较过硬。会后,该公司负责人王某便在陈渔办公室送上1万元现金。 王某后来说:“并不是要让他做什么违规的事,主要是感觉这个人不错,在专业上可相互交流,也希望能够尽快将公司的方案提交审查通过。同时,加强感情,以便在以后的项目中得到支持。” 陈渔刚来江津不久,重庆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某通过工作关系认识了他。后来,该公司负责设计江津区中医院迁建工程和燕山东部新城农贸市场工程,为了让两项工程能尽快、顺利得到规划局审批,以及在以后工作中得到陈渔的支持,刘某通过其堂弟联系宴请陈渔,饭后在去歌厅唱歌的路上,他送给陈渔现金1万元。 2010年春节前后,刘某再次约陈渔吃饭,在酒店上楼时,他把提前准备好的1万元钱塞进陈渔的裤兜里,陈渔推辞了一下也就接受了。 2010年春节期间,陈渔共收受多名工程项目负责人礼金8次,共计6.3万元。 有报道称,陈渔在陈述书中提到,自己到江津来是为了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后发展地区的发展。笔者觉得,这也应该是实话实说。陈渔在深圳年收入可以挣到几十万元,当初如果仅仅是为了钱,没有必要来江津。 陈渔“对自己的收钱行为十分后悔”。 他认为自己的金钱观是理智的,所收礼金均是被动收取,且一分没花,并一直找机会在陆续退还给当事人。 陈渔在深圳时曾资助过一名贫困学生,到江津后又结了6名“穷亲”。 “从法律层面来看,被告人陈渔在担任重庆市江津区规划局副局长期间,负有对建设工程规划方案的审批权。”据审理该案的法官介绍,“被告人陈渔非法收受他人财物8次共计6.3元,是在进行审批过程中收受的,他人与陈渔之间虽不一定有具体的请托事项,但存在概括的请托事项。所以,陈渔的行为构成了受贿罪。” 法官认为,陈渔本人在专业上很过硬,其主观恶性并不大。 “我们考虑到他是个难得的技术专家,鉴于他有自首情节,且在案发前将收受的财物退还他人,所以量刑时就依法对其减轻处罚,适用了缓刑。” 办案法官这样分析:不少的年轻干部从内心本意上是不愿意受贿的,警惕官场潜规则对个人来说是必要的。而重庆大学法学院教师吴如巧则认为:“近年职务犯罪领域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被形象地称为‘35岁现象’。这既与某些地区官场形成的‘你贪我贪大家贪’的潜规则密不可分,亦与某些年轻干部贪慕虚荣错误价值观有很大关系。” 当前,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着年轻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耳濡目染比较多,认为那些侵吞或贪污上万、上百万的人才是腐败分子,自己偶然沾点儿、贪点儿算不了什么。毫无疑问,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必然对一些潜规则丧失警惕性,对拒腐防变的警钟充耳不闻,对廉与腐的原则问题分辨不清,这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总有一天会出事的。 还是老话说得好,“物必自腐而虫生”,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铭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始终慎重对待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紧绷廉洁自律之弦,防微杜渐,远离腐败。如此,才能保住“早节”,把自己的“雄心壮志”用到真正该用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案例资料综合自凤凰网资讯时事政治2011年3月18日文章及光明网3月16日文章,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及法制日报,原作者林伟等。版权属于原刊载单位或作者,其观点及内容的合法性、原创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由原刊载单位或作者负责,与本站无关,请学友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此资料版权拥有者不同意此资料共建供中国人提高修养,请及时联系以便删除。)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案例 | ||
没有相关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