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8月23日,杭州K192公交车上,一对夫妻站在一个有座位的小伙子旁边,妻子抱着孩子,小伙看了几眼,没让座,突然,丈夫大骂:“看什么看。”连扇了小伙5个耳光,小伙被打得鼻血横流,镜框也被打飞,断成几截。昨天,网友刘先生向我们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这一幕。
4遍让座提醒无人让座
昨天下午1点多,一辆从武林小广场开往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K192公交车上,一个身材瘦小的小伙子,鼻子上架着红色镜框,坐在车厢中部的“照顾专座”上,正对着下车门。车子驶进登云路口站,上来一对年轻夫妻,丈夫上身穿着超大款的绿色T恤,个子不高,看起来很魁梧。妻子扎了个马尾,手里抱着几月大的孩子。
车上站了不少人,夫妻俩挤到车厢中部,正对着小伙站着。这时,车厢广播响起:“请给有需要的乘客让个座,谢谢!”小伙没反应,广播再次响起,连播了4遍。小伙抬头看了眼夫妻,一声不吭低下头。
这时,一个女乘客,跟司机说:“后面站着抱小孩的乘客,再给提个醒,万一紧急刹车容易出事。”司机回头对乘客们喊了句:“大家互相照顾下,让个座啊!”小伙再次抬头,看了夫妻一眼,又迅速躲闪转头。
照顾专座小伙连挨5记耳光
到了和睦新村站,后排有人下车,抱着孩子的妻子寻到空位,坐了下来。丈夫仍站在原地,对着小伙。
小伙又抬头,跟丈夫对上了眼。 这个时候,丈夫瞬间懊恼了:“你看什么看,车上坐着还看,看笑话啊!”抡起手朝小伙脸颊扇过去,一左一右“啪啪啪……”小伙连吃5记耳光,
小伙的红色镜框一下子飞了出去,鼻血就“唰”地流了出来。
坐在后面的乘客刘先生说:“这个巴掌拷得是真当响,光听声音我就受不了,车厢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顾不上说话看了过来,没人阻止。”
“那个妻子也毛凶,坐在位子上,还帮腔骂那个小伙子:‘你不是你妈养的吗?不知道让座。’”刘先生回忆说。
两站路后,这对夫妻就下车了。
小伙腼腆地说“没事”
小伙被打后,一声不吭,呆坐在位子上,鼻血不住地流。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缓缓走过来,从布袋里掏出几张方巾纸递给他:“小伙子,擦擦。出了蛮多血,上医院查下。”小伙终于轻声说了句:“没事,不要紧。”
边上乘客也帮忙拾起了断成几截的红色镜框。
小伙把方巾纸团拢,塞到鼻孔里堵住,几张方巾纸被血浸透了。
到了终点站,小伙才下车,天下着雨,他没有伞,淋着雨走了。
事件被广泛转发 更多人谴责打人者
昨天,时报官博@青年时报及@南都周刊等众多媒体官博转发了本报“因不让座被打耳光”的报道后,不少博友转发并进行了评论。有人指责小伙坐在照顾专座上却不让座的行为不道德,但更多的人谴责打人者,为小伙鸣不平。
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主持人@闾丘露薇说:让不让座是道德问题,打人则是法律问题,所以打人者一定要受到法律惩罚,不让座的人们,需要有社会舆论促使他们反省。
资深媒体人、香港卫视执行台长、前凤凰卫视资深时事评论员@杨锦麟说:在香港或其他地方,非照顾人士一般不会坐照顾专座,即使坐了,看到需要帮助的人都会主动起身让座,打耳光或被打耳光是一种社会公德缺失的折射和表征,引发的深思已逾越这个社会事件的本身!
时报热线28111111也接到了许多热心读者的来电,大家都非常担心小伙的身体状况,也很关心事件的发展。
70岁的沈大伯家住近江小区,十几位街坊都有话说,委派他来发言。“打人方应受谴责!我活了大半辈子,这种蛮横行为还是第一次听说。车上没人劝阻也罢了,还没人报警,太不应该了。反而那位递纸巾的老太太,真应该好好表扬表扬。”沈大伯说。
沈大伯说,自己平时坐公交车一般都选择站着,“近江小区上班族比较多,年轻人上班辛苦,要多为他们考虑。谁说年轻人就一定该让座的?”
小伙不让座另有隐情?他是残疾人?
也有网友提出,小伙不让座可能另有隐情。
一名自称是小伙朋友的网友说,小伙回家后跟他说了自己的遭遇,哭得很伤心,“实际上他是一个残疾人,腿脚不方便,而且性格内向。那天他看到那个妇女抱着小孩,内心是很想让座的,可是他自己腿脚又不好,又没有其他人让座,于是他很无奈地看了那对夫妻两眼,不想竟挨了几耳光。”
小伙真的是一个残疾人吗?目击者刘先生曾告诉记者,事发当天,小伙是在K192路的终点站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站下车的。昨天下午,我们赶到位于余杭区吴家门路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站,试图找到小伙的行踪。但无论是公交车下客处附近停的残疾车的司机,还是马路对面小店的店主,均说没有看见过这个人。附近有两处监控摄像头,但管理此片区的警务室民警说如果没有案件发生,一般情况下不能调看监控。
我们又在吴家门路走了一圈,也没有任何有关小伙行踪的线索。
不让座和打人我们应该怎么看
北青网在专题《小伙未让座被扇耳光 耳光响亮掴痛了谁》中,表达了三个观点:
一是不让座或存在道德瑕疵。不让座属于公德范畴,存在道德瑕疵,可以进行教育说服引人向善,也不妨有些道义指责训人向善,但绝对不能挥舞道德大棒,滥用暴力“打人向善”。杭州K192公交车上这个不让座的小伙子,让人想起电影《搜索》中的女主人公叶蓝秋。所不同的是,“白富美”叶蓝秋因为不给老人让座,遭遇了强大的舆论压力;而瘦弱的小伙子不给抱孩子的妇女让座,立马就领受了赤裸裸的掌掴暴力。看着抱小孩的乘客,小伙子定在“照顾专座”上不动,确实不够文明,于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公德有亏。但事情又不是失德那么简单。且不论小伙子不让座是不是有腿脚不便等隐情,关键是面对不让座的不文明行为,如何文明地对待?
二是掌掴不让座者的人是违法的。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规定,城市公共汽电车经营者,应当在“客运车辆内设置老、弱、病、残、孕专用座位”,说明这些专用座位是“老、弱、病、残、孕”坐的,其他人不允许坐,如果身体正常的公民占用了这些座位,司机和其他乘客是有权要求让座的,因为这是他的法定义务。但是,如果他拒不让座,也只有司机和公交公司有权让他下车,其他人没有权利对他进行执法,更不可暴力对待。所以,即便掌掴不让公交“照顾专座”的人,也是违法的。
三是违法暴力伤害让座公德。因为不让座,就对人恶语相加、暴力相向,这种做法比不让座更加不文明,更加背离公德,而且打人行为还涉嫌违法。 这种戾气四漏的野蛮行为,其实隐藏着一个扭曲的逻辑:道德要求就是铁定义务,打着道德旗号就有了索取的权利、“审判”别人的优势,乃至动用“私刑”的理由。这种想法与做法,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利己主义,早已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背道而驰,有的甚至践踏了法律的底线,如果任其泛滥,伤害的不仅是不让座者本人,对社会道德环境也是可怕的污染。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社会学发展研究专家杨建华听说此事后深表痛心。他说,打人男子用野蛮和武力对待他人,处理问题,恰恰反映了整个社会中,人们不懂如何健康交往的一面,“现代教育在培育公民素养和道德方面太少了,公民的道德心正在渐渐流逝。部分人身上带着的戾气,是社会的一种痛。野蛮的行为,是对社会秩序的践踏,对文明和理性的亵渎。”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顾晓鸣认为,不管有什么理由不让座,也没有理由因此打人。“让座是完全出于自愿的行为。根据排队上车,先到先得的原则,先到的人具有优先权,有位子的人就拥有对座位的暂时所有权。如果有位子的人不自愿让位,也应当客客气气,没有任何理由歧视不让座的人,也没有任何理由做出过激行为。”针对类似事件发生的原因,顾晓鸣认为,中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受惠者的道德教育,一些人“让了座谢也不谢,不让座就觉得人家欠你什么”,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举例来说,他曾经见到70岁的老人上车还挑位子,明明已经有人让了位还要求更好的位子,令公交司机非常苦恼。“要注意加强受惠者教育,尤其是对孩子和老年人。”顾晓鸣强调在学校里对小孩子加强教育,让小孩子知道“叔叔阿姨也很辛苦,让位给你应该说谢谢”。顾晓鸣希望公共场所的谦让教育应基于道德是双向的理念,施惠者和受惠者之间只有相互谅解才能越来越好:“比如年轻人让了座,老年人能笑一笑说声谢谢,这位年轻人以后还会愿意让座。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他最后强调,只要政府倡导,进行更多的宣传教育,激发出人们内心的善意,这样类似的状况就会得到改善。
浙江大学公关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小章说,道德是一种自觉,不能被强制,更不能演变成变相索取,“小伙屡次抬头看对方,就说明了他对自己的不让座有内疚情绪,他有不安,有纠结。我想劝他的是,应顺从自己良心和道德的召唤,主动站起来,但面对对方的凶悍和跋扈,绝不能忍让。”
广州律师朱永平指出,给老、弱、病、残、孕让座仅是一种倡导性的规定,并无处罚措施。“不让座”目前来讲还是少数人的行为,其行为本身的危害性也不大,所以还不足以在法律范围内进行规范,仅在道德范畴内讨论。但如果同时发生了类似“扇耳光出血”这样的事件,根据《治安处罚法》则已经构成了“故意伤害行为”。乘客购票上车,则与公交公司形成合同关系,所有乘客都是平等的,具有相同的权利义务,因此,被伤害人可以起诉对方并要求索赔,包括误工费、医疗费甚至精神损害费等,警察也可以对打人者进行罚款和警告。
新闻链接
25日,湖北563路公交车上一个老人要一男子让座,男子不让,老人说其没素质,两人争吵起来,男子对老人动手。
座位之争
城市晚报讯 26日14时左右,长春市102路公交车内车厢拥挤,一名有座的乘客下车,站在座位后的一名年轻男子取而代之。
座位前的中年女子对此不悦,掌掴年轻男子。乘客在男子下车时候发现,该男子腿部有残疾。车厢内乘客对女子做法十分不满。
姐没抢到座 同伴抡胳膊
据目击整个事件的周先生介绍,26日14时左右,由净月开往人民大街方向的102路公交车行驶至农博园站点时,上来很多乘客,车厢顿时变得拥挤。至长春市东环城路站时,车门后面第二个座位上的乘客下车了。
座位前面站着一个中年女子,四十岁左右;座位后面站着一个年轻男子,二十岁左右。“下车乘客挡住了前面那女的,要不然她不能抢不上座。”周先生认为。
年轻男子坐下后,中年女子立即不悦,并大声说,“挺大一个男的,不知道给女的让个座。”据周先生介绍,该女子看上去挺健康,体型略微有些胖。在南关区13中学站点,中年女子和其同伴下车,女子的同伴朝年轻男子的头部就是一巴掌。据周先生介绍,打人的女子也是四十多岁,穿着黑T恤,身高近一米七,很健壮。
“干什么打我儿子?”站在被打男子后面的一名中年女人质问打人者。
“咋回事自己不知道?”打人女子的声音很大。
“跟一个残疾孩子一般见识干什么?”陪伴被打男子的女人带着哭腔。两名女子下了公交车,扬长而去。
挨打年轻男子 原是残疾人
女子下车后,车厢里的乘客不敢直视挨打的母子,“那个男孩好像智力有些不健全。”周先生说,自始至终未见该男子说话。过了三站地,被打男子和那位女人下车,车厢里的乘客们看见男子一瘸一拐地走了。
顿时车厢后面的乘客议论纷纷,“这么年轻就找人让座。”“她应该给残疾人让座。”很多乘客对那两位女子的行为表示不满。
(免责声明:此资料由学友我是传奇推荐上传。原刊载及作者未知。版权属于原刊载单位或作者,其观点及内容的合法性、原创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由原刊载单位或作者负责,与本站无关,请学友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站为公益网站,所有资料均实行零稿费。如版权拥有人不同意此资料供中华民族提高修养,请及时向本站申诉。本站接到申诉后即删除此资料,以免侵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