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成功修养网1 >> 热门话题 >> 韩寒的价值 >> 正文
结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  编辑:admin

韩寒是很有价值的。他的价值不在于他写的书,更不在于他被《时代》评为2010年度最具影响力100名人物之一,而在于反映了像他一样的新一代年轻人、中国文坛及整个社会存在的问题。

如果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仅凭几本见识平平的书和几篇批评社会的博文就能成为文学家,那么,这是中国文坛的悲哀。

如果学生不是把学习更多知识作为首要目标,而是在对社会的埋怨中虚度光阴,或者梦想靠一些偏激的言论、光鲜的外表、音乐秀等等来引起注意,一夜成名,最终暴富,那么,这是中国新一代的悲哀。

如果不是立足把有益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新鲜事报道给大众,而是靠猎奇炒作来提高自己的关注度,那么,这是中国媒体的悲哀。

如果一个社会沦落到其存在的问题需要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来激愤批评的地步,而且还应者云集,那么,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认识自己,才有进步。韩寒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了中国,让我们明白了我们该这样为促进我们伟大祖国进步而努力。这,才是韩寒的价值。

 

一、韩寒是社会现象,而不是文化现象。

 

一切现象都表明,中国文坛处在衰落中。权威正在腐朽。没有大师,也没有震撼大众的作品。要不然,也不会出现湖南老作家余开伟和黄鹤逸递交退会申请、作家郑渊洁退出北京作家协会等事件,不会出现20多岁的年轻人震荡文坛的事情。

更有甚的是,今年初,正当西南百姓大旱中挣扎时,330日,中国作协七届九次主席团会议、七届五次全委会在处于大旱灾区的重庆召开,作协的作家们享受总统套房、奥迪车接送、2000多元一桌的高级待遇。我们相信,如果李白、杜甫、鲁迅听说后,一定会哭死。

文坛似乎已不是文坛。那些曾经为文学拼搏的人们,似乎都纠缠在个人的名利中,追求的是地位和奢华的享受,而不是振奋人心的作品。试看当今文坛,有几个作家在潜心写作?有几个作品能激动人心?有几个热血青年仍钟爱文学?中国文坛,蜕变得让人心痛。

在这个时候,韩寒脱颖而出。本来,这是一件让人振奋的事情。可惜的是,韩寒的作品脱离了文化的职责。不是引导青年一代有所学,有所求,而是用一些新颖或特别的故事、新鲜或偏激的语言,吸引眼球。所以,韩寒的成功,与其说是韩寒作品的价值,不如说是一场高明的策划和炒作。

市场经济能激发每个人的才能,让每个人可以在法律的框架内自由自在地追求自己的成功,但市场经济也对文化发展带来新的课题。不管这样,文化以赚钱为目标肯定是不行的,文化还是要回到对国家有益、对社会有益、对人有益的目标上来。

 

二、当前很多年轻人修养需要提高。

 

韩寒是一个修养严重偏向的人。一个高中毕业生,就能成为大师,或者意见领袖。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不会相信。大师往往建立在渊博的学识和很多磨难上,平平常常就能成为大师,这如果不是梦想,就是别有用心的策划。

如果一个高中生就能成为大师,我们要学习一辈子干什么。韩寒是个成功的人。因为他敏锐地找到了文化的一个空白点,从而产生了有效的竞争力,迅速出名,挣钱。

按照“成功修养”原理中的成功法则之二,任何一种修养达到极致,就容易成功。韩寒的成功恰恰符合这种成功法则。

韩寒的成功是无可厚非的。但这种成功很有风险。成功之后,必须弥补其他修养的不足,否则,这种成功是难以长久的。

我们没有与韩寒亲密接触过,但从韩寒的言论及对韩寒的相关报道来看,韩寒除了有较高的文学天赋和一定的创造力外,其他的修养并不出色。目标不正确、有些品质严重缺乏、能力需要提高、学识不足、反省模式没有建立,等等。每一样,都需要重视,需要不断提高。

听说,韩寒放言不会去读大学,这是他个人的自由。大学只是一个学习平台,一个人读不读大学也不是最要紧的事。但一个人注不注重学习,却是一件影响一生的大事。如果韩寒能够谦虚地、潜心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在目标、品质、能力、学识、反省等方面的不足,那么,我们相信,有一天,他真的能够成为大师,而不仅仅是靠哗众取宠赢得一时成功的年轻人。

从韩寒拥有众多粉丝来看,韩寒不是一个个体现象。韩寒都能成为偶像,那些粉丝们问题更严重。对一些社会现象不满,是正常的。每个热血青年都会都社会丑恶现象不满,并加以鞭鞑的。但如果放弃对学识的追求,就是错误的。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因为振聋发聩的言论,更重要的是因为实干。实干才能兴国兴家。而实干,是建立在足够的修养上。没有足够的修养,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最终取得的成绩都会有限得很。

所以,当代年轻人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

 

三、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青年是国家的脊梁,少年是国家的希望。

当一个国家的青年不是把精力集中在为国为民上,而是挖空心思去争名逐利,当一个国家的少年不是全身心地吸取知识的营养,而是热衷于超女快男、追逐偶像、沉迷于网游等等,我们就需要警惕又警惕了。

我们的第一个认识是,不是一个国家的青年和少年有问题,而是某些管理上有问题。

管理是一门科学,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决策。企业管理是这样,社会管理也是这样。管理的目标的促进发展。只要大面积出现问题,我们就要反省原来的管理制度和方式了。

特别是关系到青年和少年的事,就更需要及时、认真的反省了。因为他们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我们的第二个认识是,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及时解决问题。

任何一个国家的管理部门都需要对其管理和服务范围内的事情及时调查研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否则,矛盾一旦膨胀,后果无法预料。

如果大家都看到了问题,却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那就是责任心的问题了。

 

四、对国外媒体要心存警惕。

 

想起了中国古代一件重要的血的教训: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

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战争,以命相搏的地方,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作战方案,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些事后,调动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40多万兵士投降了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40万子弟被活埋,真让人悲痛。

想起这段历史,不是说韩寒是纸上谈兵,而是担心国外某些人的用心。尽管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需要有全球意识,尽管文化需要互相学习、补充和促进,但我们还是担心。我们国家曾经受过的屈辱和伤痛还不足100年,我们没有理由忘却。

我们需要和国际优秀文化接轨和学习,但万万不可被别人用所谓的文化把我们当猴耍。《时代》代表的是什么,我们无需深究。《时代》评选的标准是否符合中国的文化和道德标准,《时代》评选的背后是否存在猫腻,却是我们不得不深思和警惕的事。

没有被《时代》评选,不能说明一个人不优秀。被《时代》评选上了,也不能说明一个人就真的优秀了。

没有被《时代》评选,不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被《时代》评选上了,也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优秀会在自己心里,在身边每个人的心里。

 

                                          中国成功修养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