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修养提示 识才爱才和选人用人是一个领导者的一个基本功,也是体现领导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高度重视“楚才晋国”现象,避免人才流失,实现“楚才楚用”
【案例实录】
蔡声子是春秋时代蔡国一位出色的雄辩家与外交家,他关于楚国之才为晋国所用的评论鞭辟入里,流传至今。
鲁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蔡国出面调解楚国和晋国的矛盾,蔡声子在晋楚之间游说。当他离开晋国又来到楚国的时候,楚国令尹(相当于丞相)子木与他长谈。子木问了晋国情况之后,又问,晋国的大夫同楚国大夫比起来,谁更贤明多才呢?蔡声子的回答明确而又出人意料:“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但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子木问,晋君难道没有重用宗族和姻亲吗?蔡声子说,当然有,但算起来还是任用楚人更多些。现在楚国经常滥用刑罚,楚国人才逃亡到四周的国家,成了那些国家的主要谋士为之服务,反过来危害楚国,无法挽救和医治,这就是说楚国不能任用贤人。
蔡声子进一步举例说明,楚申公子仪之乱,楚大夫析公受牵连逃到晋国,晋国视之如宝,楚晋之战,析公被安排在晋君的战车后面,当谋士。那时,晋军支持不住,将要逃遁。析公说,楚军心里轻浮急躁,容易被动摇。如果多处同时发出击鼓声,趁夜色发动进攻,楚军一定会逃走。晋国人听从了析公的话,楚军果然夜间溃逃。晋国乘胜追击还袭击了蔡国和沈国,俘虏了沈国国君,并再次打败楚国申息两地的军队,逼使郑国不敢与楚联盟,楚国由此丧失了中原。
再有,雍子本是楚大夫,家庭有矛盾,父与兄联合诬告他。楚君与大夫不能明断,逼得雍子也逃往晋国,晋封赏土地,用为谋士。彭城战役,晋、楚交兵,晋军又将败退。雍子见状,下令精选兵卒,喂饱战马,摆开阵势,焚烧营舍,决一死战!晋军猛然士气高涨,楚军当夜被击溃,楚国因此失去了东夷,令尹子辛由此被杀,楚国元气大伤,这都是因雍子的缘故。
接着,他还列举了两人:为晋国抵御北狄进攻,并且使吴叛楚的子灵;“鄢陵之战”中积极献计献策、大破楚军的贲皇。
子木听了蔡声子这一番追述与议论,愈听愈觉得不安,连声说:“你说得对。”
(免责声明:此资料来自学友整理、推荐、上传。版权拥有人未联系上。本站刊发此资料目的是为了供中华民族提高修养实现大中华复兴。其观点及内容的合法性、原创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由原刊载单位或作者负责,与本站无关,请学友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请版权拥有人联系本站查询稿酬。本网站为公益网站,如版权拥有人不同意此资料供中华民族提高修养,请及时向本站申诉。本站接到申诉后即删除此资料,以免侵权。)
【成功修养分析】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唯有“人才兴”,才能“事业兴”。楚才晋用现象,对领导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警钟。
识才爱才和选人用人是一个领导者的一个基本功,也是体现领导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高度重视“楚才晋国”现象,避免人才流失,实现“楚才楚用”。
要有“周公吐哺”的重才之情。“萧何月下追韩信”才得以成就汉室大业;“周公吐哺”以待人才,才得以“天下归心”。历史反复证明:谁重视人才,发展就会“青睐”谁。晋国伟业之所以能够绵延百余年,与晋国国君重才之情是密不可分的。当前,“十二五”发展之舟即将“起航”,这对广大干部提出了严峻考验,领导者唯有从思想上重视人才,求贤若渴,握发吐哺,才能够引来“凤凰”,才能够营造“百舸争流”的可喜景象,党和人民的事业才会充满希望,孕育不竭动力。为此,我们的领导干部应当树立“轻视人才就是失职”的观念,不断增强识才、选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有“海纳百川”的聚才之度。当前,有些领导干部在人才使用上“妒贤嫉能”、“求全责备”,大搞“近亲繁殖”,从而导致一些“千里马”被拒之门外。要想杜绝上述现象,不妨学学晋国,晋悼公不仅大胆任用能臣魏锋,而且还虚心接受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和戎”国策,对曾居楚十年的知荤同样信而任之,支持其改革,并最终获得成功。“英雄不问出处”,使用人才就应当打造宽松的环境,建立开明的机制。作为领导者,就应该不断培养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敢于任用“功高盖主”之人,敢于任用“善谏敢顶”之人。同时,在人才使用上要多些“任人唯贤”,少些“任人唯亲”,对于才华出众的“千里马”,只要没有原则性的毛病,就应当大胆起用。
要有“人尽其才”的驭才之智。“任人之道,因才而授职,譬如良工之于木,大小曲直各当其用,则无弃材”。“强兵如云”固是好事,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驭才有术”,如何“量才录用、适才适用”。晋文公举善授能,“父事狐偃,师事赵衰,长事贾陀”,从而确保了“人尽其才”。当前,有些地方并不缺乏优秀人才,缺的是人才引进之后的科学任用。人皆有长,亦有短,用才就要“用其长,避其短”,千万不能“乱点鸳鸯谱”,以致出现“挥泪斩马谡”式的悲剧。在人才使用过程中,领导者还需做到“赏罚严明”,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从而确保“用好人才、用活人才”。
行政管理如此,企业管理也应该如此。
成功修养分析师
2011年10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