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成功修养网1 >> 公文写作 >> 正文
典型人物的总结与评论
文章来源:网友春天的声音推荐  作者:新华社评…  编辑:admin

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一论学习杨善洲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报告会所到之处,干部群众悉心聆听,动情之处不禁潸然泪下。一位地方领导干部当场赋诗抒发体会,表示“松柏常青党旗红,新功更待后人续”。这样的场景告诉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生追求,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立身、用权、干事、做人,一辈子为人民服务,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无愧于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粮食书记”“种树书记”……群众赋予杨善洲的一个个别名,形象中透着亲近,平实中饱含深情,生动诠释了他无论进退去留,都不忘崇高理想、不改公仆本色的政治品格。杨善洲把人民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把一辈子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作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克己奉公、清正廉洁,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树立了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光辉形象。

杨善洲认为草帽比官帽贵重,是因为他深知人民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为政之道以民为本。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才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一往无前;党员干部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的带头人。

杨善洲认为,锄头比说话实在,是因为他深知以身作则的号召力胜过任何形式的宣传动员。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要发展、事业要兴旺,必须充分依靠人民的力量,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积极投身其中。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样子看。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是动员组织群众的最好方式。

杨善洲认为,奉献比索取快乐,是因为他深知只有党员干部勇于奉献才能成就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奉献与索取是人生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一问题面前作何种选择,是检验一个人思想境界高低的试金石。作为党员干部,先进性就体现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上。为党和人民去奉献,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快乐。

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要把“一时”变成“一世”,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公仆本色,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政绩观,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认真贯彻群众路线,自觉增进群众感情,永远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永远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说到做到,用行动和业绩兑现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承诺。人民群众最讲实际,最怕形式主义。党员干部是否合格、是否值得信赖和尊重,不在于嘴上说得如何,而在于实际工作干得怎样。要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就要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锐意进取的激情,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用清正廉洁维护共产党干部的形象。为官之本在于做人。能不能正确对待名利二字,是对执政党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他贫穷,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著造林,心无旁骛;他豁达,淡泊名利,平凡铸就伟大!”杨善洲事迹报告团成员的讲述,揭示了共产党人对待名利应有的态度。能不能抵挡住名利诱惑,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干事,是检验党员干部素质的标尺。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要保持和发扬我们党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为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奉献终身。

 

为人民服务贵在一辈子

——二论学习杨善洲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新华网北京415日电 党员干部的一生该怎样度过?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用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一辈子为民奋斗的感人事迹给出了响亮回答,为当代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光辉榜样。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共产党员一时克己奉公、自觉奉献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追求奉献、不求索取。杨善洲做到了,而且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他用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的高尚情操,回答了什么叫党性纯洁、信念坚定、人格高尚,筑起了一座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丰碑。

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体现了杨善洲权为民用的为政准则。杨善洲妻儿户口在偏远农村,生活艰苦,按政策规定本可转为城镇户口。但身居领导岗位的杨善洲几次坚决推辞,把农转非指标留给其他同志。二女儿初中毕业后想去参加县里招工考试,因为农村户口不符合招工条件而失掉机会。与对家人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相对,杨善洲千方百计帮助干部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求有关部门及时为一批科技干部和农村骨干教师家属办理了农转非。一严一宽,充分彰显了杨善洲的高风亮节。

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体现了杨善洲情为民系的政治品格。担任领导干部30多年,杨善洲很少待在机关,大部分时间都头戴草帽在乡下忙碌,人称草帽书记。退休后,杨善洲热情不减、信念不衰、本色不变,为改变家乡面貌绿化荒山植树造林,一干又是20多年,直至生命终点。群众的冷暖他感同身受,群众的困难他系挂心头,不断激励着他为民办事的热情、为民造福的决心,不断坚定着他一辈子做人民公仆的理想信念。曾经的荒山披上葱绿的新装,挺拔的树木镌刻下他的功绩。

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体现了杨善洲利为民谋的价值取向。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杨善洲一生坚守的价值取向、不懈追求,也是他一生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从草帽书记种树书记,杨善洲一辈子都奔波在为人民谋利益的道路上。田间地头留下了他参加劳动、发展生产的串串足迹,农舍庭院回荡着他访贫问苦、促膝谈心的亲切话语。年过六旬,本可在城里颐养天年,杨善洲却信守退休后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重返家乡钻进山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为家乡父老留下一片价值3亿多元的人工林。作为林场主要创办人,杨善洲坚持不要报酬;按照当地规定可以领取的引资提成,他分文不取。杨善洲淡泊名利、一心为民的优秀品质,展示出优秀共产党人崇高的人生境界和可贵的价值追求。

杨善洲精神最可贵之处,在于他一辈子追求理想、一辈子为人民服务。这样的追求才是真正的执着坚定,这样的服务才是真正的全心全意。杨善洲的一辈子,应该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人生的镜鉴,时时刻刻对照、鞭策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执政为民不松懈,坚守共产党人本色不改变。

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在坚守中淬炼人格党性,在坚守中升华人生境界,踏踏实实干事业,勤勤恳恳为百姓;就要像他那样自觉站稳群众立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对人民的热爱化作创先争优的动力、岗位建功的成果,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就要像他那样襟怀坦荡、严格自律、廉洁奉公、甘于奉献,一辈子维护党的纯洁,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三论学习杨善洲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杨善洲的模范事迹,展现了优秀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世界,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了楷模。

杨善洲的事迹催人泪下,业绩极不平凡。他在担任领导职务时抓农业兴科教,改善民生;退休后上荒山植树造林,造福社会。他用满腔热情和执著追求实践入党誓言,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淡泊名利、两袖清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党的优秀分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情怀,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度。

杨善洲令人敬佩,在于他始终坚持以正确的权力观为政。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用好手中权力,自觉接受监督,直接影响着党的事业成败、人民利益得失。杨善洲为官几十年,从不乱用手中权力,始终做到公正处事、公道用人,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对待权力的为政标杆。

杨善洲令人敬佩,在于他始终坚持以正确的事业观干事。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劲头和锐意进取的激情,带领群众闯出一片事业的新天地,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杨善洲在困难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退休后仍然投身绿化荒山,创造出了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杨善洲令人敬佩,在于他始终坚持以正确的群众观做人。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认真贯彻群众路线,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才能不断增强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杨善洲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种树书记”“农民书记”,是因为他视百姓为亲人,宁可自家清贫,也要掏钱为困难群众添置衣物、买种子、买牲口,朴素的行为背后流淌的是大爱的甘泉,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理念。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杨善洲精神弥足珍贵。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守理想信念,艰苦奋斗不松劲,是杨善洲留给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广大党员干部成就事业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生追求,矢志不渝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前景无比广阔,但道路并不平坦,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人民群众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要像杨善洲那样在岗认真做事,离岗也不褪色,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无怨无悔地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党的力量源泉。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心里时刻想着群众,始终同群众同甘共苦,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在为人民谋幸福中实现人生价值,才能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淡泊名利、廉洁奉公,做纯粹的、高尚的好党员好干部。名利对执政党的党员干部始终都是一种重要考验,只有坚持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财富观,像杨善洲那样“不能光想着自己、光想着钱,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才能抵御住各种诱惑,保持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让我们以杨善洲为榜样,加强自身修养,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像他那样为政、干事、做人,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宏伟蓝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人民日报评论员:重要的是坚守一辈子

——一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事业,是崇高的事业。在这样的事业中坚守一生,无论身居什么岗位,都会成就伟大;无论历程怎样艰辛,终将书写传奇。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195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他两手空空离开那片他奋斗了一辈子的土地,留下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下身后悠长的思念和由衷的敬佩。
  “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杨善洲坚守一辈子的理由,也是他奋斗一辈子的写照。
  坚守一辈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前半辈子,杨善洲身在其位,手中有权,权只为老百姓所用。几十年里,杨善洲不知为多少群众“散过钱财”,帮多少百姓解过忧困,自己一家却始终过着清苦的生活。妻儿户口留在农村,二三十年无力盖起一栋新房,三个女儿靠不上他一点关系,因为“他当官是为国家当,又不是为我们家当”。
  无情未必真豪杰。几十年里,杨善洲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愧对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
  奋斗一辈子,需要坚忍,更需要激情。后半辈子,杨善洲离开领导岗位,发挥余热,全心为群众织就一片绿荫。从不为家人办事、不为家乡办事的杨善洲,信守“退休后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白手起家,捡果核做树种,在荒凉的大亮山上营造起几万亩林木,为乡亲开辟致富的道路,把价值数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在他日渐衰老的身体里,始终燃烧着尽党员职守、为群众谋利的火热情怀。
  干部总是要退休的,但作为共产党员永远不退休。杨善洲常常忆起滇西抗战时与他一起抬担架的老乡,正是这样的人民,托举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走到今天。回报人民的牺牲奉献,满足人民的幸福期待,是杨善洲“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不尽动力。这是比任何功德更崇高的使命,更值得一个人终其一生、忘我追求。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辈子很短,用它来求取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利益,生命如随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丝痕迹。把个人的奋斗融入人民的利益,一辈子很长,会以他人的幸福滋养追求,在后人的追忆中延续生命,在岁月深处写下崇高。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杨善洲用他的一生,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为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起光辉的楷模。
  学习杨善洲,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践行党的宗旨,党的生命力必定更加旺盛。
  学习杨善洲,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我们将在信念的坚守中收获更灿烂的人生。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二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清贫一辈子,奋斗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当官不摆谱,有权不滥用,民情不忘怀。杨善洲的一生,展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我们的事业才会经得起任何风浪、任何风险的考验。

  权力是一柄双刃剑。领导干部的品德、修养、本领,不会因职位的提升而自动提升。反而可能因为权力大了,需要经受更多的考验。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不为权力、地位、名利、私情所累,才能经受住这些考验。

  “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杨善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政几十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始终保持着“草鞋书记”、“泥腿书记”的本色。解民忧、济民困、保民富,杨善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身边的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心里永远装着群众,却从来没有自己,杨善洲无声的人格魅力穿越时空,烛照世人。

  领导干部也有亲情、友情、爱情,但决不能用手中的权力去照顾亲戚朋友。杨善洲深深懂得,滥用职权对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最大,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这是他始终坚守的信条。每年买一包补药煨给母亲吃几天,每次回家把要做的农活做了、把家里的水缸挑满,给女儿们几块糖、帮她们梳梳小辫……履行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义务,杨善洲尽己所能,但他更知道,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什么底线应该守住,什么事情绝对“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杨善洲的一生,在公与私之间为领导干部画出了一条分明的界线。

  职务的高低,权力的大小,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职位是暂时的,事业是永久的。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需要我们学习一辈子,改造一辈子,奋斗一辈子。从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杨善洲没有为自己攒“资源”、留“退路”,而是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带领群众致富的事业中。他没有给家人留下什么“关系”和遗产,却给子孙后代留下了自立自强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百姓心中树起不朽的丰碑。

  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杨善洲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献给了对群众的无私承诺。学习杨善洲,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在他树起的镜子前,对照自己应该如何为政、如何干事、如何做人。学习杨善洲,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以他为榜样,用一生的努力去回答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给人民和后代留下什么。

 

人民日报评论员: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三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连日来,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所到之处,人们满噙热泪,充满感动,深受震撼。报告团朴实无华的叙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所达到的精神境界,走进了一位领导干部用毕生守护的精神家园。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草鞋书记”、“泥腿书记”、“粮食书记”、“种树书记”……每一个特殊称谓,都在诉说着杨善洲的感人事迹,表达着老百姓的深厚感情。从当地委书记到上山种树,杨善洲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恪守着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他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杨善洲就是最现实、最生动、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杨善洲就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科书。
  在面向党旗庄严举起右手的那一刻,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许下了终身誓言。一个共产党员一时一地为人民群众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在创先争优中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秉持深入一线、深入实际的群众路线。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要经常用杨善洲这面镜子照一照:对照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自己是否理想坚定?对照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自己是否保持本色?对照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自己是否始终如一?对照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自己是否廉洁自律?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时代印记和历史使命。今天,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和任务,我们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但在这一过程中,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变。不能交通发达了,离群众却远了;生活条件好了,对群众感情却淡了;通信方便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传统却丢了。身处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只有像杨善洲那样,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党员干部才能永葆高风亮节,党的事业才会经得起任何风险考验。
  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如今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这是杨善洲一生为民的形象写照。让我们把学习杨善洲同志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对杨善洲同志的感动和崇敬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免责声明:此资料由网友春天的声音推荐上传。原刊载于《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版权属于原刊载单位或作者,其观点及内容的合法性、原创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由原刊载单位或作者负责,与本站无关,请学友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此资料版权拥有者不同意此资料共建供中国人提高修养,请及时联系以便删除。)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